近代中国老庄学的思想主旨、发展特点与学术创新

近代中国老庄学的思想主旨、发展特点与学术创新

福建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刘亚忠——

《近代中国老庄学》一书采用学术史与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揭示了近代中国老庄学的思想主旨、发展特点与学术创新,分析近代中国老庄学与近代思想发展的内在关联、与近代思潮之间的相互激荡、与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等,在方法论上可作为老庄学史以及经典诠释思想研究的一个范例,体现出近代中国老庄学研究的新高度。

刘固盛、刘韶军、肖海燕等的新著《近代中国老庄学》面世后,《光明日报》《宗教学研究》等重要报刊上不断有书评出现孔孟的儒家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中国智慧的组成部分,引起了笔者的阅读兴趣。现就阅读该书的一些体会付诸文字,以期与读者交流。

该书深化了老庄学史的研究。《老子》《庄子》不仅是道家文化的根本经典近代中国老庄学的思想主旨、发展特点与学术创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作。自其问世以来近代中国老庄学的思想主旨、发展特点与学术创新,历代不断有学者为之注、疏、解、校,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注释文献。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朱伯崑、熊铁基等著名学者开始呼吁要加强对这部分文献的研究。当代著名哲学家汤一介也认为,“注重历代对《老子》《庄子》注释,是全面了解中国哲学发展的至关重要问题”。随后,老学史、庄学史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出现了不少研究专著。这部《近代中国老庄学》将研究视角转向近代,显然是对前述老庄学史研究的继续深入。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该著首度将老学史和庄学史合并起来研究,这是不曾有过的有益尝试。

该书展示了道家思想在近代的发展脉络,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然而,学术界对它们在近代历史大变局中命运起伏之关注是不同的。学者们对儒家思想自我更新所形成的新儒学研究兴趣向来浓厚,对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张君劢、钱穆等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同样,佛教思想在近代的更新变革也引发了学者的广泛注意。可惜的是,道家思想在近代的转折变迁却未能得到深入之考察。《近代中国老庄学》算是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答。该书不就老庄学论老庄学,而是将其放在近代思想文化转变的背景下讨论,系统展示了老庄学与经世致用思潮、进化论思潮、整理国故运动、疑古思潮、唯物史观等近代思想学术潮流之间的关系,并阐明了它的思想价值。

该书为我们理解中西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考。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这是中华文化继消化吸收印度佛教思想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接受异域文化。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成为近代思想史的一大主轴孔孟的儒家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中国智慧的组成部分,该书将近代老庄学放在了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为读者展示了近代老庄学与西方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的沟通对话。作者认为:“如果说老庄学的重要作用在魏晋时期主要是消化佛学,建构哲学本体,那么在近代则表现为消化西学,促进文化转换。在这一历史的进程中,近代老庄学的思想性得以充分展示。一方面,近代老庄学为理解、消化西方各种学说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另一方面,它为中国文化的重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恐怕是学术界第一次清晰揭示老庄道家学说在中西文化沟通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孔孟的儒家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中国智慧的组成部分,近代老庄学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与会通,表现出了包容开放的文化精神,这为中国文化在当今的重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与思想启迪。

当然,由于该书是第一次将老学史和庄学史合并研究,故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总的来说,《近代中国老庄学》一书深化了老庄学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中西文化的理解,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佳作。

标签: 文化读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