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道德境界!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道德境界!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人所有的境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看见一棵树,但不知道那就是树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家王两者都,今天看见一棵树,明天又看见一棵树,看到一千天,他才知道那就是树。此时,“树”并不是第一千零一稞树,而是树的概念。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是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者。一只猫,它知道饿了就吃,累了就睡,看见可怕的东西就跑。人就不然了。人不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

金岳霖曾说“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他用了一个似乎自我解嘲的词。人们或许以为这句话是一个戏论,这是因为他没有把这句话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家王两者都,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例如一个人没有宇宙这个概念,他就根本不可能有“天地境界”。

明代杨椒山就义时曾作二诗,一日:“浩气反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二日:“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平生未报思,留作忠魂补。”一般看来,两首诗是同等地位,但其实迥然不同。第一首是就人与宇宙关系而言,是为天地境界中的话。第二首就君臣关系而言,是为道德境界中的话。

又如张巡、颜杲卿死于王事,其行为本是道德行为,人也在道德境界。但正如文天祥《正气歌》所说,“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此等行为意义又不同,虽本是道德行为,但《正气歌》以之与“天地有正气”连接起来,则是从天地境界的观点看这些行为,又不止是道德行为了。这些分别,以前儒家的人似未看清楚。

这里就牵涉到宋明理学中,理学和心学长期争执的一个问题:在修养功夫中“理”的地位。

程颢说:“学者需要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素。”一方面“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直觉。一方面又需要“识得此理”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家王两者都,此理是个概念。直觉所得,须用概念固定,这是概念在哲学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概念在哲学中不可少。没有受益于哲学的人,当然也有他的精神境界,那就是自然境界。

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圣贤,都指人的精神境界而言。柏拉图《理想国》中说,一个人如果真正了解什么是概念,他就像一个长期被监禁在洞穴中的人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道德境界!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道德境界!,一旦被释放出来,忽然看见天地广大,日月光明。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所谓的“哲学王”。“哲学王”类似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追求至高的精神境界,从而使自己的灵魂达致一种理性状态,他们所行之道,称为“内圣外王之道”。

(摘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棵树”到“树”这个概念的认知过程,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B.“哲学是概念的游戏”被理解为一种自我解嘲,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

C.如果一个人有了天地宇宙这个概念,这和“圣王”的“王”意思一致。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道德境界!

D.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他只是在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人认识树的过程形象阐释了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形成概念的过程。

B.第四段举杨椒山作诗例,印证了前文概念的高低可以分别出精神境境界高低的观点。

C.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并引用程颢语,意在强调概念的形成在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D.柏拉图所谓“哲学王”和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都为精神境界极高的人物。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椒山就义时所作二诗表明,一个人是可以存在于两种不同的境界当中的。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道德境界!

B.若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体现道德境界。

C.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哲学,缺乏概念,那么,他的精神境界一般停留在自然境界。

D.根据 文意,精神境界的达成应该经历“直觉经验——概念固定——哲学思考”的过程。

4.C A“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错误。原文“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如果”一词表明,认知的积累并不一定带来境界提升,必须还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他能了解什么是概念,二是自觉主动去了解,所以不能是“必然”。故本项不正确。B“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错误。结合“人们或许以为这句话是一个戏论,这是因为他没有把这句话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分析可知,文章只是引用金岳霖“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一句话引出概念和境界的关联,并不能推断出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故本项不正确。D“他只是在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用柏拉图和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比较,强调精神境界的重要性,根据文意,“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 指的是精神境界极高的人可以统治国家,故选项说“他只是在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表述不正确。

5.C“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错误。结合“一方面‘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直觉。一方面又需要‘识得此理’,此理是个概念。直觉所得,须用概念固定,这是概念在哲学中的作用”分析可知,文中只是借用这个例子强调概念的重要,突击概念作为哲学思考的前提,并没有“批评理学心学之争”。

6.B“若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错误。张颜二人的行为首先是道德行为无疑,而文天祥站在天地境界去看这两个人的行为,认为有天地之气,即是有天地境界的,儒家此前只是从道德境界或者说习惯从道德境界去解读这样“死于王事”的行为。作者显然对儒家的观点提出了某种质疑,另外,后世对历史的解读总是不断进步的,因此,“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这样的论断过于绝对。

标签: 哲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