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

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

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除了拥立之功以外,一是他在圣宗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是他的外甥女成为辽圣宗的皇后。由于有这两重原因,韩德让在圣宗朝的地位更加显赫。不过因此引起了朝廷内外的种种猜测,不明真相的人妄加议论,在民间出现了种种流言。

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

辽圣宗即位以后,内部有些部族不断掀起反抗斗争,外部宋朝想乘机北伐,西夏也加剧了扰边活动。这些不安定的因素,给萧太后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她忧心忡忡地哭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这时,韩德让和耶律斜轸马上回应说:“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后与斜轸、德让参决大政”。辽圣宗12岁即帝位,无法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重任自然落在萧太后的身上。萧太后只有30岁,又是女流之辈,能否担负起治国的重任,是朝廷上下番汉大臣以及军民百姓所十分关心的问题,大家议论纷纷。乾亨四年(982年)十二月,“挞剌干乃万十醉言宫掖事,法当死,杖而释之”。所谓“宫掖事”,即指萧太后事,其所言显然于国家不利,触犯了国法,故“法当死”。为了防止再出现类似的事情,故而统和元年(983年)二月,“禁所在官吏军民不得无故聚众私语及冒禁夜行,违者坐之”。既然有人敢对萧太后当国一事议论纷纷,那么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威胁萧太后母子的安全。在此情况下保卫萧太后母子的安全,成为辽圣宗初年最为重要的一件大事。韩德让懂得军事,家丁甚多,于是他担负起保卫萧太后、辽圣宗安全的重任。史称:“立梁王为帝,皇后为皇太后,称制,隆运总宿卫事。”萧太后对韩德让的赤胆忠心非常感激,故而此后“益宠任之”。这是在辽圣宗时代,韩德让所做的第一件有功劳之举。

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

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

辽圣宗幼小继位当皇帝,其母萧太后摄政治国,虽然在历史上不乏此例。然而实施治国,增强其以母当国的政治地位,还必须要有一定的举措,令人心悦诚服。为此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统和元年(983年)五月,辽圣宗诏“近臣议皇太后上尊号册礼”,策划此事的是韩德让。“枢密使韩德度以后汉太后临朝故事,草定上之。”圣宗朝担任枢密使的韩氏家族成员,只有韩德让一人,故韩德度应为韩德让之误。韩德让出身于汉族世家,对中国古代的典章礼制比较熟悉,故而以后汉太后临朝故事,拟定了为萧太后上尊号册礼的准备事宜。同年六月甲午,“上率群臣上皇太后尊号曰承天皇太后”,与此同时,“群臣上皇帝尊号曰天赐皇帝,大赦,改元统和。丁未,覃恩中外,文武官各进爵一级”。为了使册封尊号更加隆重萧太后和韩德让的真实历史,在册封以前,“诏有司,册皇太后日,给三品以上法服,三品以下用大射柳之服”。在萧太后上尊号的次月,“秋七月甲寅朔,皇太后听政”。[37]由此可知,萧太后上尊号,实际上是为她正式摄政当国做准备,使朝廷内外广布此事,其实是规模庞大的舆论宣传,便于她行使摄政的权力,使其摄政治国更加合法化、更加深入军民之心。如上所述,策划、操作此事的又是韩德让,这是韩德让在辽圣宗朝立的第二功。上述二功表明,在辽圣宗初年,韩德让积极主动靠近萧太后,自然会取得萧太后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还有一事尤为重要,即韩德让的外甥女萧菩萨哥嫁给了辽圣宗,辽圣宗变成了韩德让的外甥女婿。这件婚姻大事,进一步拉近了韩德让与萧太后的关系。韩德让外甥女未嫁辽圣宗以前,辽圣宗曾娶萧氏为后。统和四年(986年)九月辛巳,“纳皇后萧氏”,即指此而言。统和十九年(1001年)正月,“皇后萧氏以罪降为贵妃”,[38]其有何罪萧太后和韩德让的真实历史,史书未载,今亦不知,就连她的名字和家世,也不清楚。《辽史》称,菩萨哥“年十二,美而才,选入掖庭。统和十九年,册为齐天皇后”。[39]据此可知,她十二岁入宫时,大概只是宫女而已。其身份很低,在原先的萧后因罪被废黜以后,萧菩萨哥才被提升为皇后,并被赐以徽号,称齐天皇后。菩萨哥升为皇后,自然与她的貌美多才有一定的关系,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萧太后看重了她是韩德让外甥女这种关系,借以调动韩德让的积极性,为辽朝多尽犬马之劳。史称重熙元年(1032年)三月,钦哀皇太后耨斤“诬齐天皇后以罪,遣人即上京行弑。后请具浴以就死,许之。有顷,后崩”。[40]其享年五十岁。按此计算,齐天皇后当出生于辽景宗乾亨四年(982年),统和十二年(994年)被选为宫女入掖庭,统和十九年(1001年)被册立为齐天皇后时,应当是十九岁。

辽圣宗生于保宁三年(971年)十二月己丑,与萧菩萨哥正式结婚时为三十岁,他比齐天皇后年长十一岁。古代婚配多男子年龄大,女子年龄小,辽圣宗与齐天皇后的年龄搭配是很合适的。萧菩萨哥被册立为辽圣宗的齐天皇后,可以说是一步登天。许多宫女为皇帝皇后服侍了一辈子,到白发苍苍时仍是宫女,宫女等级森严,很难升迁。萧菩萨哥从宫女被册立为皇后,很可能与其舅父韩德让的嘱托有关。此后,韩德让对萧太后和辽圣宗更加忠心耿耿,萧太后和辽圣宗对韩德让更加信任和重用。韩德让早在乾亨三年(981年)就被任命为南院枢密使,[41]在室昉“致政”(即致仕)以后,以韩德让“代为北府宰相,仍领枢密使,监修国史,赐兴化功臣”。到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死了以后,“诏隆运兼之”。“久之,拜大丞相,进王齐,总二枢府事。”[42]所谓“二枢府”,即契丹北枢密院和契丹南枢密院,简称北、南院或二枢府。“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契丹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43]契丹北、南枢密院主管契丹以及其他部族之军政和民政,是辽朝北朝朝官中最重要的官府。韩德让一人兼领契丹北、南枢密院枢密使,其权力之大可想而知。

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

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

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

韩德让还是大丞相,大丞相属于南面朝官,所设极少,只有特殊身份的人才可以担任。在辽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见于记载的大丞相只见有二人:一是赵延寿,二是韩德让。史称,大同元年(947年)二月,“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升镇州(今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为中京。以赴延寿为大丞相兼政事令、枢密使、中京留守”。[44]赵延寿为后晋降将,曾任幽州节度使,封燕王,在协助辽太宗灭亡后晋时卓有贡献,辽太宗曾“命升延寿坐在契丹左右相之上”,以宠之,[45]故后来任命赵延寿为大丞相以统治汉地。韩德让以拥立辽圣宗、保卫萧太后母子安全有大功,协助萧太后治国卓有贡献,故命他为大丞相。不过相互比较,赵延寿只管辖汉地,相当于南面朝官。而韩德让的大丞相是南面最高的长官,又是北面管理部族军政、民政的最高长官,成为辽朝最高的行政长官,其权力比赵延寿大,其地位比赵延寿高,是辽圣宗之世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朝廷重臣。整个辽朝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在他一人之手,在皇太后和皇帝之下,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与他相比。其权力和地位达到了史无前例,登峰造极的地步。韩德让对辽朝的巨大贡献,《辽史》的编者有如下评论:“德让在统和间,位兼将相,其克敌制胜,进贤辅国,功业茂矣。

至赐姓名,王齐、晋,抑有宠于太后而致然欤”史载,统和九年(991年)五月,“以韩匡嗣私城为全州”。[46]所谓私城,即头下城、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自余不得建城郭”。[47]韩匡嗣死于乾亨三年(981年)西南面招讨使任上,至统和九年(991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为什么这时候才建私城全州?此事与韩德让有关。韩德让有拥立辽圣宗之大功,继而侍卫萧太后和辽圣宗之安全,深得萧太后和辽圣宗之重视,统和三年(985年)有“诏吴王稍领秦王韩匡嗣葬祭事”,[48]即证明了这一点。韩匡嗣和韩德让多次率兵讨伐西夏、宋朝,曾俘掠了许多“生口”,然而不得到朝廷的准许,是不能建立私城的。韩匡嗣由于满城之败,差一点被辽景宗处死,由于萧太后等人的说情,最后以“杖大杖、降封”了事。在这种情况下,他拥有再多的“生口”,也不会允许建立私城。只有到了辽圣宗时代,韩德让以卓功显绩封楚王以后,萧太后才准许他建私城,是萧太后特别开恩的结果。因此,全州与其说是韩匡嗣的私城,不如说是韩德让的私城更为确切。至于全州的地望,史书乏载,如今难以详知了。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伐宋,韩德让“从太后南征,及河(按:指黄河),许宋成而还”。[49]此次伐宋,韩德让仍是萧太后、辽圣宗身边的顾问、参谋,萧太后是战是和的定夺,韩德让会参与意见的,只是没有见于历史记载而已。由于韩德让的意见特别重要,且为萧太后所采纳,故而“澶渊和议”结成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战争结束以后,韩德让被“徙王晋,赐姓,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后,乃改赐今名,位亲王上,赐田宅及陪葬地”。赐姓(耶律氏)、赐名(耶律隆运),是辽朝笼络汉族、奚族官僚最常用的办法,用以抬高其身价。享受这种恩宠的人很多,在《辽史》中不乏记载。不过“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后”,却非比寻常。韩知古原是被掠俘的“生口”,应隶属于述律后(淳钦皇后)的长宁宫,或辽太祖的弘义宫(又作洪义宫),是皇帝皇后的奴婢,即使被授以官爵,也无法改变其身份。韩知古及其子孙,都是隶属于宫籍的奴婢。只有脱离了宫籍,才能算作身份自由的平民。韩德让由于建有大功,其外甥女又是辽圣宗的齐天皇后,由于这种特殊的原因,才明令他脱离宫籍。“横帐”是指皇帝后人的帐房而言。“横帐”之名的由来,《辽史》有以下的解释:“辽俗东向而尚左,御帐东向,遥辇九帐南向,皇族三父帐北向。

东西为经,南北为纬,故谓御营为横帐云。”[50]皇族三父帐,指孟父帐、仲父帐、季父帐。季父帐是指耶律阿保机诸兄弟的帐房,将韩德让“隶横帐季父房之后”,就是将他列为皇族的成员,而且“位亲王上”,其地位之高,堪比皇帝,虽无宫卫,却建有文忠王府。史称:“大丞相晋国王耶律隆运,本韩氏,名德让。以功赐国姓,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赠尚书令,谥文忠。无子……宫给葬县,建庙乾陵侧。拟诸宫侧,建文忠王府。”[51]文忠王府,类似诸帝之宫卫,只是名称不同而已。“赐田宅及陪葬地”,说明韩德让为辽景宗陪葬。辽景宗与萧太后的合葬墓称乾陵,韩德让的陪葬墓自然也在乾陵,因为是陪葬墓,只能在皇帝皇后陵墓之旁,故称建庙乾陵侧。有人将陪葬理解为与萧太后合葬,显然是歪曲事实的胡说八道。建墓、建庙都需要土地,故史文将“赐田宅及陪葬地”连书在一起,田宅是护陵人居住生活的场所。

辽圣宗时代,韩德让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外甥女地位更加显赫

韩德让死后,“赠尚书令,谥文忠”。辽代的高官重臣死后,多赠官、谥号。“谥者行之表也萧太后和韩德让的真实历史,善行有善谥,恶行有恶谥,盖闻谥知行,以为劝戒。”[52]谥号是根据生前的善恶表现而拟,同时也考虑其身份特点,文臣和武将的谥号往往有别。“文忠”表明韩德让是文臣,特别忠诚于皇帝、忠诚于职守。比较准确地概括了韩德让的善行功德,值得朝野大臣效仿。韩德让无子,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年),“以魏王贴不子耶鲁为嗣”,魏王贴不在清宁三年任东京留守,其世系不详。耶鲁死后,天祚皇帝以其长子晋王敖鲁斡,“出继大丞相耶律隆运后”,敖鲁斡为文妃所生,“喜扬人善,劝其不能,中外称其长者”。[53]保大二年(1122年)正月,为奸臣萧奉先所陷害,被天祚皇帝赐死,[54]“闻者伤之”。辽朝皇帝两次为韩德让续子,敖鲁斡为天祚皇帝长子,属于皇子,而且又都在韩德让死后多年。由此不难看出韩德让受到高度重视,他出宫籍,赐姓耶律,赐名隆运,从名字来看与辽圣宗耶律隆绪属于同一辈人,又入横帐,陪葬乾陵,说明他已经是一个高度契丹化的汉族官僚。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