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

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

大约是前天,有一位网友@老汪说释先生发了一则微头条,其中有这样几句话:

“但认知的底子是学校打下的,几乎全是西方科学知识体系,充满了自以为是的局限。其实并没有真正认同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大多了解皮毛,道听途说的,甚至当成陋习不以为然。”

“从道家、佛家以及黄帝内经传承下的书籍,和一些"同路人"帮助中,增加对人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越看越感到,如此美妙的知识,半生浪费了太多时间,不可再继续无知或自以为是下去。”

我看了之后,由于我个人的敏感性比较强烈,出于好心(虽然也知道对方不太容易接受我的好心,但好心是不需要被对方接受的)于是做了诚恳的留言。我说:

“小心倒退,而不是拓宽。人文脱离科学,就会误入歧途。”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因为不能满足个人精神上天马行空的需求

我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我对网络上的思想动态太过于了解,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很显然,这位朋友的经历和我在《对话郑军:国内外的科幻作家为什么总爱反科学?》一文中提及的江晓原很是类似。江晓原之所以误入歧途,是因为他之前仅是“崇拜”科学,但归根到底,他只是把科学当成是威力巨大的“工具”或者某种实用性的理论,而不能真正理解“科学是什么”。正因为如此,江晓原没有掌握科学的核心精神,一旦在生活上遇见悲观消极的因素,就很容易寻找某种心灵的安慰剂。而这是很多理工科人士之所以迷信的重要原因。他们读了很多的书,也懂科学知识,但是并没有真的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核心是什么?我之前就遇见一个浙江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加了中国科普研究所的群,一进来就发莫名其妙的文章,乱说什么“霍金爱读《金刚经》,手不释卷”。作为理科男中的佼佼者,他却没有具备科学素养,所以会陷入迷信之泥潭。而这位朋友,自述是“自父亲去世”,才开始对传统文化“真正的从心底深处认同”,或者他的心态与亲人去世有一些直接关系。人在消极悲痛情况下,确实容易糊涂。当然,这仅是我的猜测,不一定正确。

我并不是反对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有很多精华的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我就喜欢钻研诸子百家,还旁听墨子学术研讨会的讲座。我与很多国内外一流、超一流的知名人文学者都有密切交往,和他们相处融洽,对他们的学术也很感兴趣。我本身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但我不认为一个人可以因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高度认同”,就可以把“西方科学知识体系”贬低为“自以为是的局限”。实际上科学是四海皆一的标准,没有什么东方、西方区分,所谓的“自以为是的局限性”,只不过这个网友没有搞清楚“何为科学”,仅把科学看成是某些工具或者理论,所以得出这样的不正确的结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网友希望获得某些“超脱性”的体验,但是显然科学过于严苛的标准和结论实在不能让他满意,以至于他在追求某些超验性解脱的过程中,感到处处受到科学的“限制”,觉得如果不能挣脱科学的“大网”,他就只能一辈子“陷在现实中”,也就体验不到那种“道家、佛家、黄帝内经”带给他的无拘无束、神秘莫测的快感。

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

老子的剧照

但是很可惜,我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尤其是得到多位权威人文学者的提携、匡正、指导,我对所谓的“道家、佛家以及黄帝内经”的本质,实在是太了解了。其所谓“美妙的知识”其实仅是许愿和艺术上的美妙,在知识和“人生”上并没有可取之处。我还细致研究了哲学逻辑,对这些东西进行了系统的钻研,也可以发现它们在逻辑上的诡辩性。说句比较得罪人但是真心的话道家佛家的智慧,您之所以认为它们是“美妙的知识”,确实是因为您的水平不够,不仅在科学素养上修炼得不够,在人文学识上的积累也完全不够,分辨不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错讹,什么是诡辩,什么是忽悠。您之所以认可它们达到很高的层次,完全是因为您的“喜爱”,这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做出的夸大的判断。

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

关于老庄的学说1

科学能不能批判传统文化?

在留言区,有一位叫做@喝茶在茶馆的朋友就对我的说法很不以为然。这位网友说:

“科学并不是否定人文也不是否定传统,不然也是伪科学。”

对他的话,我直接提出了批评。科学是老老实实做学问,绝不妄图什么“觉悟”“大智慧”。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在于她坚持“实验是核心,测量是必要,且确实有用”。伪科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科学确实有用,伪科学完全无用。如果世界上有某种信仰,即使这种信仰被几十亿人所崇拜,但如果得不到科学实验的验证、科学方法的测量,这种信仰就仅仅是一种“个人假说”。我们可以用“伪科学完全无用”这个概念去验证某种信仰,只要抛弃神迹传说和主观体验,就知道这个东西是不是“伪”。所以说,如果传统文化中的某一个部分被科学所否认,那就一定是这种东西“完全无用”。当然,这个“无用”不包括对信仰者的精神慰藉,而是指的是生产实践(文学不包括在内)。如果这种传统文化学说不具备指导生产实践的功能,它就是无用的。比如,易经和阴阳五行就不能提升任何社会生产力,对古往今来的任何发明创造就没有作用。易经和阴阳五行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一种智慧的象征,但在如今确实已经落后了,作为一种人文哲学的化石来研究尚可,但不能无限拔高。

我对网友@喝茶在茶馆进一步解释说:

“科学当然不是否认传统和人文,因为传统和人文是一个大概念。科学是否认传统和人文中有害的部分。你的误区在于没有常识和逻辑,把传统和人文直接等于正确。但传统和人文中确实有很多荒谬的东西。何况,从历史实践来看,即使是传统和人文,也有不少是建立在否认前者更原始的观念之上。传统和人文本就一直在做自我否认。”

“再者说,科学并不是否认整个传统文化,比如杨振宁博士就对唐诗宋词如数家珍,而是否认传统文化中极其落后的那部分。落后的部分不等于整个传统文化,这是逻辑和常识。对于儒家的仁爱精神和“中庸”的处事之道,科学就从来没有否认。科学否认的是拿“天人合一”之类指导人事预测一类的迷信。既然是错误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否认呢?”

所以,我对坚持“道家、佛经、黄帝内经不是人文,是科学”的网友@老汪说释说:

“你的这种思想真的会误入歧途。其实你怎么样与我毫无关系,你走火入魔,我也不掉块肉。我是好心给你提醒。看这些道经、佛经、黄帝内经,不是不行,但得带着批判的眼光看。自己信在先,再去看,就必然会迷信。不要过多抬高这些东西的价值,如果真的很有价值,为什么中国近代没有用它们抵御列强的欺辱呢?道家的核心是巫术,佛经是消极的理想,黄帝内经思想与现代科学违背。当传统文化参考即可,一味迷信之,只能又多一个误入歧途之人。”

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

关于老庄的学说2

之所以知识界通常不把所谓“道家、佛经”等视为“人文”而绝非科学,就是因为这些学说并没有在任何生产实践、科学理论创新、技术发明与应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上有任何贡献。恰恰相反,有时候反而起到了阻碍和干扰的作用。比如,佛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仅早期有唯物主义思想)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其中心思想还是否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在多篇论著中予以严格的论证。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样的“修行”,且不说以唯心主义为主体,在具体实践中也是主张“静”,古往今来所以的修行都“主静”,其实就是一种冥想,但这种状态很容易让人的大脑出现各种生理问题,也不利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依靠的是“动”,而不是“静” 。我们的邻居印度人天生爱躺着琢磨“大智慧”“哲学上的终极大问题”,历史上出了许多有名有姓的所谓哲学家、思想家,结果工业化搞得一塌糊涂,连子弹都无法实现国产。

世界上不存在真正“彻底觉悟”的人

我从来不认可世界上存在什么真正“觉悟”的人。没有这种事情。老子、佛陀的“觉悟”本质,其实还是因为解决社会问题而不可得,只能从虚幻处寻求解脱。所谓的“得道”“悟道”“大智慧”,其实都是伪的,归根到底这些人不过是把思想转为否认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没有认识到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分配,妄图通过所谓的“修行”得到自我超脱。见《佛教禅宗:虚构的天国、唯心主义的极致》一文。但他们的超脱仅是个人意志的自我欺骗,不但对社会进步无益,也误导了其他人。这个样的修行,绝对不是“科学”“超科学”,而是唯心主义。一个连“地球是圆形”都不得知的人,又谈何“悟道”“大智慧”?

老子、佛陀这些“悟道”之人,他们并没有拿出任何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案,连个人健康问题都解决不了,比如佛陀去世的时候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睟于腹泻。他们心目中理想的世界,其实就是静态、人烟稀少、小农经济的社会。如果真要按照他们的主张办事,就得坏事。老子对东周乱世之局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退避不争,阿育王在世也不能阻挡敌人从北部的凶猛入侵,汉武帝继续“无为而治”就没有今天国土的超过一半,古代旧文人浸淫在这些“高级知识”中几千年,换来的是清末上百个不平等条约。古往今来所有大国的崛起,都不曾依靠这些修行思想。如果说道家佛经还有用,那也不过是给一部分人心理上的安慰,除此之外无他用。

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

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只有依靠社会主义

科学的基本特征在于“有用”,而这位朋友所谓的这些东西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实用性,仅是一种人文思想。我说的“无用”,指的是道家佛经对社会生产力或者技术发明无用,对一种现代民主社会体制的发明无用,也对先进的文化发展无用,并不是对我个人无用。如果这种东西是好的,即使对我个人无用,它也应该造福无数的人。但实践证明,它们除了给人一些安慰(对一部分人心灵安慰有用),对其他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任何进步无用。《泰晤士报》曾经评选过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一万项科技发明,其中无一来源于所谓的道家、佛经等。迄今为止诺贝尔奖也无一与它们有关。近代数百年以来著名的哲学思想也没有一处与它们发生联系。

什么是科学?搞不懂基础概念,你就会迷信

网友@老汪说释曾向我提问,“什么是科学?”我这里稍作简单。除了前面我说的科学“坚持“实验是核心,测量是必要,且确实有用”,我进一步解释说:

“科学是一种方法体系,简单说,就是脱离主观体验、超越经验,追求最可靠知识的方法。”

“简言之,科学就是排除'一切皆有可能’的理想主义,用最严谨的方法,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最靠谱的答案。”

“科学不追求真理。真理是宗教的范畴。科学是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双盲实验方法、逻辑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尽可能的获得最可靠的知识的一种方法体系。科学不等于任何科学知识,而在于不断的检验自我,可证伪性是它的充分条件。”

“科学是蔑视一切权威的,也不看重经典著作。比如生物学课程基本不学达尔文时代的进化论著作,心理学系也不教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因为那些都是很原始、粗糙的东西。科研工作者发布论文,都是以实验测量数据为主体,而从来不会引述经典著作为自己的论据。”

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

南怀瑾的本质是修行人

我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一位朋友认为气功中的“外气”存在,因为这是他亲身体验到的,所以他非常肯定。他说,“如果叫一位科学家去修静坐十年、二十年之后再谈气功,估计认识就不一样了。”对于他的话,我则会回答说:

“科学家静坐5000年也没用,即使科学家亲身体验到'真气',他依然不会相信。因为心理暗示也能得到类似的生理体验,一些致幻剂也能得到一样的感觉。科学家也可以怀疑自己是精神出了幻觉。已经有无数科学实验证明了这种结论。科学恰恰不看重个人体验,哪怕所谓的个人体验流传了几千年,科学依然不会承认。因为科学必须要求证据,即双盲实验证明。这种实验的设计要求是非常高的,排斥了方方面面的主观和客观干扰。所以,在科学体系里面,不仅眼见不一定为实,哪怕是个人的亲身体验,也一样不被轻易承认。”

科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科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呢?

我来稍作一点解释:

传统文化如某件衣服上的纹饰。比如,有的绣着美女,有的绣着泰森、杰克逊,有的绣着狮子老虎马,皆为装饰也。

科学则是这件衣服的里子,可以提供御寒功能,即“有用”。无论衣服外面是怎么样子的纹饰,只要里子不坏,这件衣服的功能就达到了御寒的效果。至于外面的纹饰绣着什么,都是不太紧要的事情。你绣个美女无法关晓彤附体,绣上泰森的赳赳雄姿,不代表你可以化身拳王。你改去绣了杰克逊,你也不会变为舞王。你还是你,衣服还是那件衣服,只不过是穿的人心理状态改变了一点而已。

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

前世界重量级拳王泰森

如果有人非要在衣服划几道大口子,让你冬天冻得哆嗦,那是反科学,比如神学、巫术、玄学一类,就是故意搞破坏,费尽心思想把里子毁掉。

有人总是说什么“科学来源于神学”,所以就得对神学毕恭毕敬。但这个也是一厢情愿。

我的前辈中国科学院的姜韬教授就指出,科学并非来源于神学,而是来源于原始人的生产实践,比神学更早。比如在毕达哥拉斯时期,就已经有了对科学的系统认识,而毕达哥拉斯本人并不信仰超自然。但科学的真正起源比古希腊时期更早,因为在原始部落的先人对大自然的征服中,就涌现了很多技术发明。清华大学赵南元教授也描述过,虽然早期的科学家会为了证明“上帝的伟大和光荣”而从事研究,但不代表他在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参照神学思想。比如,牛顿定律可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的径向加速度,却对切向初速度无能为力,只能将其归结为“上帝的第一推动”,使得《原理》也对上帝有所交差。然而成熟的科学体系一旦诞生,其自身的规律立即摆脱神学的束缚,所以拉普拉斯说上帝是“多余的假说”。无论你是什么信仰,都不能在科学的论文中依据自己的“传统文化”展开议论。这个规则不仅保障了科学的明确性,也有助于科学能够成为跨越国籍、种族、文化、阶级、宗教、意识形态的通用学问。或者说,科学可以“扎根于”任何东西(当然包括“传统文化”),但是其论证不能依靠这些东西,必须遵循科学自身的论证规则。

如何判断传统文化的优劣?

有人会说:如何界定哪些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呢,哪些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呢?

如果仅仅用“有没有用”来判断是优秀或是糟粕,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传统文化除了思想学说,还有一些文学艺术和其他人文思想、民间风俗。这些东西就不能用“有没有用”“能不能提高生产力”来衡量。但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判断标准,那就是“三个代表”思想。

比如,某些地区有一些民间风俗,比如女孩子出嫁要男方给数十万的彩礼,或者某些落后地区女孩子成人时要进行割礼。那么,我们就要用“三个代表”来做衡量。“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来看看,男方出过高的彩礼,女孩做割礼,显然是违背正确的指导思想的。这样看,这些东西就是落后的。

我们还可以用“三个代表”思想来判断“道家、佛家、黄帝内经”到底是不是先进的东西。请您自行研究,我在这里不做详细解读。

不过某些人还会提出质疑,说某些传统文化虽然不能“富国强兵”,也显得脱离时代了,但最起码会对人的智慧提升有所帮助吧?我就请他看我所著之《佛学有真智慧吗?从科学的眼光看,给出正确答案》一文,请他自行研究判断。大道至简,人生的本质其实就是“生人”。如果信仰了“大智慧”后连民族基因的延续都岌岌可危,这样的“大智慧”不要也罢。这里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为什么道家、佛经绝不是科学和大智慧?

前面已经阐述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其中我提到了一点,就是“科学是蔑视一切权威的,也不看重经典著作。比如生物学课程基本不学达尔文时代的进化论著作,心理学系也不教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因为那些都是很原始、粗糙的东西。科研工作者发布论文,都是以实验测量数据为主体道家佛家的智慧,而从来不会引述经典著作为自己的论据。”仅以此就可以看出道家、佛经绝非是科学。因为那是信仰,对权威人物和经典著作极为看重,是不能改动的。至于一些人乱说科学印证佛学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我已经在《佛学与科学,真的有联系吗?终于可以定论了!》《佛学大师可以等来科学家吗?》二文做了批判。

对于某些人非要吹嘘所谓“科学解释不了”的“大智慧”,我敬以引用胡适先生的一段文字,来阐述一下知识界的主流观点:

“物必有理,要明物理,须得亲自到物的本身上去研究。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今天格一事,明天格一事,天下的事物,都要一个个的去格他。等到后来,知识多了,物的理积得多了道家佛家的智慧,便一旦豁然贯通。

......小程子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又说,“自一身之中,至万物之理,但理会得多,自然豁然有觉悟处。”朱子上文说的“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都可证宋儒虽然说“今日格一事,明日格一事”,但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今日明日格的这一事。他们所希望的是那“一旦豁然贯通”的绝对的智慧。这是科学的反面。科学所求的知识正是这物那物的道理,并不妄想那最后的无上智慧。丢了具体的物理,去求那“一旦豁然贯通”的大彻大悟,决没有科学。”

瞧啊,一百多年前的哲人,把道理说得多通透明了啊:科学所求的知识正是这物那物的道理,并不妄想那最后的无上智慧。丢了具体的物理,去求那“一旦豁然贯通”的大彻大悟,决没有科学。

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

胡适先生

凡是搬出所谓“超科学”“大智慧”的,大概率本身就是“大忽悠”“自欺欺人”了。吐蕃在历史上一度兵峰威胁长安,国力之强盛堪与大唐帝国并驾齐驱,威震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更是几乎统一了人类世界,但当他们开始全民信仰这些“大智慧”之后,出现了什么样的结局呢?他们如今还剩下多少人口?

为什么乾隆皇帝自己不信轮回转世还要拼命地给藏蒙地区馈送大量佛经呢?因为他很明白,只要迷溺于此,即能迅速削弱之。

道家佛家的智慧 为什么感觉科学的“局限性”太大?(深度好文)

《乾隆王朝》剧照

胡适先生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后人即使不读科学著作,多读一些胡适的书也是幸事,总比不带批判的全盘接受“道家、佛经、黄帝内经”要高明十万倍。

(按:这位朋友还问了其他一个问题,即:科学的边界有没有?科学能不能解释一切?即科学是不是“万能”这个问题。限于篇幅,我下次重新开一篇。

此外,这位朋友认为“道家、佛经”等并不是“人文”而是“科学”,还有所谓“几百人修行得道”,我除了在本文中予以驳斥,还握有很多具体的确凿证据可以推翻这个说法,但也要重新开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