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丹丹:“众生平等”:佛教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邱丹丹:“众生平等”:佛教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邱丹丹:“众生平等”:佛教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众生平等” : 佛教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邱丹丹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摘要】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以马克思主 义生态 自然观为基础 ,吸收和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化 中生态思想的精髓 。佛教作 为异域宗教 ,传入中国后迅速生根并迅速完成 了本土化的改造,是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本文从 “众生平等” 的佛教思想 出发,对其中所体现 出的传统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剖析 ,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意 义,更能找到 其在传 统文化 中的思想渊源。 【 关键词] 佛教 众生平 等 生态文 明 【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5349 (201 4) 09—011 5一O 2 ) 佛教作为异域宗教,从东汉时期传入,到最终在中国生 根流播 ,实质上是完成 了中国化的改造 ,使其所 反映的生命 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容的生命意识实现了契合,并且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佛教中包含有大量对 自然 生态的思想写照,涵盖了丰富的原始生态理论,是中国传统 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联结的重要纽带和资源。

“ 众生平等 ” 是佛教的生态伦理观 “ 众生平等” 是佛教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佛教的生 态伦理 观。 “ 缘起论 ” 是佛教思想 的哲 学基 础,根据缘起论 观点,所有现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因缘结合而成的,世界 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开因缘而独立产生和存在,一切事物 都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而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这就是 佛教中的 “ 诸法无我,自他不二” 的观点。因此,人作为万 物之一,每个人都与众生息息相关,正如一棵树是种子、土 壤 、水 、 阳光等 “ 增 上缘 ” 的结果 ,人 的生 命 同样也 需要 “ 增上缘” ,如果没有万物的 “ 增上缘” ,人便不能存在, 人本身就是 自然发展的历史成就。依据这一思想,佛教将 自 然界中万物分为两类:一类是 “ 有情众生” ,即具有情感的 生命,如人、动物;一类是 “ 无情众生” ,即不具有情感的 东西,如植物土石、山河大地等。 “ 众生” 的内容也不是一 成不变的,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历史的向前发展而不 断扩展其外延,最后界定为宇宙万物。中国佛教中的天台 宗、华严宗和祥宗都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佛性,这种 “ 佛 性” 不仅包括有情的众生,也包括无情的众生。

《 大珠慧海 禅师语录 卷下 诸方 门人参 问语录》记载 : 问: ‘何 故不许青青 翠竹 尽是法身 ,郁郁黄 花无非般若 ? ’ 师日: ‘ 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邱丹丹:“众生平等”:佛教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对黄花而显 相。非彼黄花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故经云:佛真法身, 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 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 ” ,这段话表达的就 是这一思想 。 “ 平等” 一词源于佛教,佛经说: “ 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平等平等。” 具体来讲, “ 平等” 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众 生与佛的平等、人与人的平等、人与动物的平等、有情与无情 的平等,概言之,即宇宙万物——佛、人、动物、植物、无机 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是局部的平等,而是全面的平 等,一切心法、一切色法、心法与色汉、因法与果法的平等。 佛教认为,宇宙间的生命实质上是一个整体佛家的生态思想,众生具有存在的 同一性 、相通性、平等性,佛 、菩萨观照众生与 己身具有 同一 的本性,由此生出与众生的绝对平等心,生出为众生同乐拔苦 的慈悲心。佛教的平等观是一种广义的、彻底的平等,使自然 一、“ 讲华严志座主 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平等存在,消除物我区别,扩展了人们对生 命的理解范畴,正所谓 “ 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归 乎无极”“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这是一种人与自 然万物相互融合的生态伦理境界。

二、生命轮回、因果相报是 “ 众生平等 ” 思想的 延伸 “ 轮回” 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佛教认为一切生命, 都在 “ 六道” 中 “ 轮回” , “ 六道 ” 即天道有情、人道有情 和阿修罗道有情,为上三道:饿鬼道有情、畜生道有情和地 狱道有情 ,为下三道。佛教主张六道轮回,即三世因果报 应,对处于六道之中的生命在没有成佛之前,依据 自身的行 为业 力获 得来世相应 的果报 ,善有 善报 ,恶有恶报 。具体来 说,行善者可以从六道的序列中上升,作恶者就将下降。佛 教虽然肯定人在六道中的特殊性,但并不认为众生之间在生 存价值方面存在高下之分。人同其他生命一样共同处于变化 无定的轮回转世之中,并没有 “ 唯人独尊” 、其他万物都是 为我所用、必须无条件为我服务的理念。也就是说不同众生 虽然存在差别,表现在六道中有高低排序,但是其生命本质 是平等的,这就表明一切众生在成佛的原因、根据和可能性 上是平等的,也就是常说的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在 “ 众生平等 ” 和 “ 六道轮回” 的基础上 ,放生护生 是佛教对待生命的行为态度。 《 梵网经》云: 心故 ,行 放生业 。一切 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人是 我母佛家的生态思想,我生 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 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

邱丹丹:“众生平等”:佛教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 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 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邱丹丹:“众生平等”:佛教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解其苦难。” 中国佛教中放 生说的起缘可以从这段经文开始,强调世间众生都是人父, 都 为人 母,杀生 即为 杀父 母,因此要行放生之业 。 论》中也强调: “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 , 即在佛教看来,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人、动物、 植物的生命都极为宝贵,人之所以能成为世间万物的主人, 缘于其有着驾驭生命的思维能力,但并不能以此作为杀生的 理 由。小至细小的尘土,大至广袤的宇宙,其中的一切生 灵,都共处于同一生命流 中,天台宗称 “ 一切众生皆有佛 性” ,万物与人一样,都有可能领悟佛性,达到最高境界。 可见,普度众生不仅是一种慈悲心肠,更是佛教对生命的终 极关怀。因此,在 “ 众生平等” 的基础上,人类善与恶的标 准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杀生是最大的罪恶佛家的生态思想,不杀生、放 生、护生是最大的功德,即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佛教中 “ 若佛子以慈 《 大智度 一”(转 112页 ) 邱丹丹,吉林建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东亚思想史研究。 黜 圜 爨 晾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