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净其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教自净其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家的般若智慧》有声书-第四章(3)

作者简介:苏树华,现住山东-曲阜,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2003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遵照元音老人的传法嘱咐,随缘授受,方便接引。凡是发愿证得自心真相的人,皆可与我们联系。

微信号

微信号

三、威音王前,本无善恶

(一)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有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一段话,是有修行次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是对中下根人说。“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是对上上根人说。

问:如何是恶?如何是善?

答曰:贪嗔痴是恶。戒定慧是善。

问:如何是贪嗔痴?

答曰:着相即是贪,动情即是嗔,缠缚即是痴。不着诸相,不动情丝,不入缠缚,是名“诸恶莫作”。

问:如何是戒定慧?

答曰:离相即是戒,不动即是定,解脱即是慧。如是离相,如是不动,如是解脱,是名“众善奉行”。

问:向外施财,还是善否?

答曰:恶者,污染也。善者,清净也。

守财不放,挂在心上,是财污染,不可名善。向外施财,住人我相,也是污染,不可名善。总之,着相住境,皆是污染,皆不可名善。

佛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家怎么开智慧,就是令人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

佛教的“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令人荡涤一切,管他什么善,管他什么恶,统统荡尽,只荡得一丝不挂。正于一丝不挂时,只需把这个一尘不染的无相真心看得明白。看得明白,看得透彻,是名真净土,是名诸佛教。

试看惠能大师是如何开示惠明的:“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

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于此指示之下,惠明反观一见,当下便认出这个一尘不染的心。

诸位仁者,屏息诸缘,一念不生,乃至呼吸,也暂时停止。正与么时,哪是这个本自清净的心?若是认出了此心,一肯肯定,不再疑惑,就是明心见性。

统体放下,誓愿见性。如是而信佛家怎么开智慧,如是而行。待到见性时,方知自心,本来就是一尊无始无终的古佛。释迦是古佛再来,惠能是古佛再来,赵州是古佛再来,若人于红尘中出世,也是古佛再来。

古佛不古,今佛不今。若有古今,则有先后。若有先后,则有成坏。若有成坏,则非无量寿。

诸佛妙体,不来不去。妙明真心,不生不灭。诸多学人,尚未见到这个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实际,却妄想“古佛再来”,是他人再来,是从某一个地方而到这个地方来。若是这样妄想,判定他是古佛,其余皆是新佛。推他是古佛,则落入“古佛妄想”,受“古佛妄想”所缠,受“古佛妄想”所缚,则不得解脱。

(二)威音王已前的事

《六祖法宝坛经》中,以神秘玄妙的宗教形式,记载了“威音王已前”这个公案。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佛教自净其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

策云:“仁者得法师谁?”

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

曰:“愿仁者为我证据。”

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1]

如何是威音王时?如何是威音王以前?如何是威音王以后?如何是天然外道?

学人看了“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这句话,便会向那无量亿万年之前去寻找那威音王。寻不得时,便又懊恼,埋怨自己无有福报,没有生在威音王以前,而是生在了威音王以后。

学人这样读经看教,尽是依文解义,尽是颠倒妄想。依文解义,颠倒妄想,则早已是威音王以后了。

威音王以前的事,不要向那无量亿万年以前去想。威音王以前,只在诸人的当下,贯穿三世,通彻十方。

既然威音王以前的事,只在诸人的当下,何不于自己的当下而见威音王以前的事?威音王以前的事,正是诸人当下的这一段无始自然风光。

问:如何是威音王时?如何是威音王已前?

答曰:威音王时,即是一声破碎时,即是虚空炸破、大地平沉时,即是根尘脱落时。除此之外,更无别时。譬如,惠能对惠明说:“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惠明良久。这一问一脱的当下,就是威音王时。再譬如,临济义玄向黄檗祖师三度问法,三度被打。祖师棒下,就是威音王时。

莫向无量亿万年已前去寻找威音王时。若向无量亿万年前去寻找威音王时,这正是外道的作为。

古今三世,四维上下,恒沙诸佛,无量万相,全在诸人的妙明真心里。既然如此,威音王时,及威音王以前,岂在诸人心外?

既然在诸人的心里,何不于自心中而见威音王以前的事?

凛然一觉,妄想顿断。妄想顿断,一丝不挂。这时,正是威音王时。这个威音王,只是诸人心上的威音王。大音希声,威音无相,诸人又到哪里去寻找威音王?

凛然一觉,根尘脱落。根尘脱落,历历孤明。这时,光皎皎,赤裸裸,真常独露。正与此时,若是认出了这个历历孤明、遍含万相的“真我”,则不动一步,已到威音王以前。若不然者,尽是天然外道。

威音王以前的事,正是自家本分天然的事,正是自家本分天然的净土,正是诸人“本真的自己”。

“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2]这个“真”,即是诸人的“本真”。这个“识神”,便是诸人的业识。

未见性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佛教自净其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皆属“识神”,皆属污染,即使读经看教,思想佛经,则无一不是识神用事。

见性之后,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皆属“本真”,皆属庄严,即使运水搬柴,日常应酬,则无一不是神通妙用。

佛法的修行,是在自心上的倒行逆施,所谓返璞归真,所谓复归于婴,所谓克己复礼,所谓反身而诚,所谓反观自见,所谓反本还源。佛家有云:“手捏青秧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3]

世人没有学佛之前,处处着相,处处缠缚,犹如触鼻羊,触着便随它而去,触着便与它纠缠不休,只是个五花大绑的人。

学佛之后,执着于佛,执着于法,执着于神秘,执着于神通,也是个五花大绑的人。

再进一步,就要做实际的修证,或念佛,或持咒,以一法代万法,以一念代万念,极力追顶。极力追顶,久久功深,则自然根尘脱落,真常独露,教下则云,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佛家怎么开智慧,阿弥陀佛,即得现前。

临命终时,或曰根尘脱落时,或曰威音王时。这时,若是认出了这个了了常明、一尘不染的妙明真心,是名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即得契入威音王以前的事。

到了威音王以前,则前亦不前,后亦不后,十世古今,无边刹境,全是当人自性法界中的事,全是当人华严净土中的事。

威音王前无前后,十世古今一心中。若问这个是何人,不生不灭本来人。

——————

[1]《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三五七页下。

[2]《景德传灯录》卷十。《大正藏》五十一册,第二七四页中。

[3]《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卍续藏》第八十六册,第四十五页中。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