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的学习笔记)《佛教哲学》系列课音频

(STONE的学习笔记)《佛教哲学》系列课音频

【感谢】

佛教哲学》课程,是根据喜马拉雅 闲者知无涯 老师的“新佛学金刚经”系列课音频所整理的文字资料。文字基础稿和课程思维图由群主【安端】整理提供。手写笔记导图由群友 深海玫瑰-果琋 提供——【STONE的学习笔记】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7-11-25

从这一章起,我们将转向“佛教本体论”的另一半儿——人的本体论问题,或者说——要回答“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我去哪里?”这个问题。

按照佛教的世界构成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人,是作为一个类别来定义的。就是……“三界六道”里的一个类。这其实是后来跟那个……我们共产党的老大——马克思的定义是一致的!为什么?马克思说过嘛——人是“类”的产物。所以说,佛陀对于“人”的这个定义是很超前的!它是一个“类”。所以,“人”这个概念,它是永恒存在的,它不存在“生灭”问题。就是说——人类是永恒存在的,不存在“生灭”。人的所谓“生灭”,只是具体到了某个人。这就是一个整体和个别的关系。

我们要记住啊——在佛教里,大量的都是这种成组的关系,实际,这就是“有”与“空”之间的关系!什么意思啊?“有”和“空”是一组——永在的人类是“有”;个体的生灭是“空”。“有”、“空”这是一组。人类整体的生灭呢,它是跟“四大劫”同行的,就是……“坏、空、成、住”一起运动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或者说——它跟世界的生灭一起运动。而个体的人,他频繁地生死,那是由“因缘”决定的。

由“因缘”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个理论体系就叫“缘生”,或者叫“缘起”。我们后面将展开讲“缘起论”。缘起论,可以看成是印度佛教的“原人论”;而我们中国佛教的“原人论”系统呢,是唐朝末期华严宗大师——宗密写的。

“缘起”这个词,是佛教里排名第一的词,排第一……它排第一!绝不是第二!重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缘起论”这个理论,对佛教的三大领域的影响力都是排第一的!可以说——在佛教哲学四次大的变迁中,只有“缘起论”没有被改变过。“缘起论”就是整个佛教哲学的基石,甚至是整个佛教的基石!

我们谈到“缘起论”对佛教三大领域的影响力都是第一!哪三大领域呢?第一个领域,叫“经论领域”。就是——佛教的所有经典,种种经论,大部分都是在“缘起论”的某一个点上开始建立起来的。第二个是“哲学领域”——通过它形成了佛教哲学的四大流派。第三个,就是它的“宗教实践领域”。

可以说——佛教的思想特点,如果用两个字去概括,那就是——缘起。

我经常碰到有人问我说这个……“信佛教好?还是信基督教好?”这个问题,我说——这很简单!如果你要相信“神造世界”,那就去相信基督教,怎么信怎么有;如果你要相信“因缘”两个字,你就去信佛教,怎么信怎么有。

很多大师讲“缘起”这个概念,上来就讲“十二因缘”……其实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十二因缘”就到了一个个体人的缘起。而“缘起论”作为佛教“原人论”的理论基石,它是有顺序的!它的顺序的第一步,是“人类的缘起”问题。

基督教讲——人的诞生是有原罪的……偷吃了一个苹果,你好大的罪啊!佛教讲不讲原罪?佛教也讲原罪,但它不是明确地讲的!它是从“人类缘起”这个概念上讲起来的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就暗含着人类的原罪问题。

我们看一下佛教世界里,人的原罪是怎么来的?首先,人类的始祖是从“光音天”,经历“梵天”,我们前面讲过——最后堕落到地面上,堕落到人间。呐,这个人类创世纪的想法跟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不一致的啊!因为,实际上在科学界,一直存在一种假说,就是说——人类是从外星文明到我们世界上来的……带到地球上来的。其实这种假说,在佛教的里头已经提出来了。

人类的始祖堕落到大地上以后呢,我们谈过——他最早是用光交流的,他堕落了以后他仍然是可以发光!他成为“人”的标志是什么呢?有一个词,叫“抟食”,就是说——人类的始祖开始抟食以后,就标志着他成为了地面上的人。这个“抟”字……一个“提手旁”一个“专”字,它有两个概念:一个呢,是说——把东西团成一个球吃;另一个说呢——是用牙来咀嚼食物。反正甭管怎么说,“人”的标志就是从——堕落到地面上,开始吃东西开始……一开始吃东西,身上的光就消失了,进而就开始用语言进行沟通。

呐!吃……食欲,这不是原罪!虽然是从食……吃东西开始的,佛教比基督教宽容,不是说——吃个苹果就给你定罪。但是,吃,这已经预示着原罪要开始了。那具体的原罪是什么呢?《世记经·世本缘品》上说“众生颜色形貌优劣,互相是非,言我胜汝,汝不如我”【《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原文:佛告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已,久住于世。其食多者颜色粗悴,其食少者颜色光润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STONE的学习笔记)《佛教哲学》系列课音频,然后乃知众生颜色形貌优劣,互相是非,言:我胜汝,汝不如我。以其心存彼我,怀诤竞故,地味消竭……】。这段话听懂了吗?就是,人这个……样子不一样,“互相是非”……就是说——人类的原罪,是从互相攀比开始的……我比你好看……你比我……我比你好看……你比他好看…………就从样子的互相攀比开始。

原罪的第二个叫什么呢?叫——众生竞聚积(余)粮【《长阿含.世记经》 “世本缘品” 原文:时,众生竞积余粮故,是时粳米,便生糠烩,收已不生,有枯秆现】......自藏粳米,盗他人田谷......引发争打......世间转恶【《长阿含.世记经》 “世本缘品” 原文:时,即共分田,以异强畔,计有彼我。其后,遂自藏己米,盗他田谷。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云何自藏己物,盗他财物”?即呵责言:“汝后勿复为盗”!如是不已,犹复为盗”。余人复呵言:“汝所为非!何故不休”?即便以手杖打,将诣众中,告众人言:“此人自藏粳米,盗他田谷”。盗者复言:“彼人打我”。众人闻已,懊恼涕泣(STONE的学习笔记)《佛教哲学》系列课音频,拊胸而言:“世间转恶,乃是恶法生耶?遂生忧结热恼苦报,此是生、老、病、死之原,坠堕恶趣”】。就是……大家都自己藏粮食,偷别人的,开始争打,世间转恶。这就是“吃饭”问题,是“生存权”的问题。于是,生老病死,堕落恶趣。

呐,相貌优劣互相是非,这是第一个,这是什么原罪呢?这个原罪是“淫”,是淫欲的源泉!哎,大家不然比相貌干什么呀?啊……这个姑娘好看,啊……那个姑娘不好看,对吧?第二,积粮引发争打,这什么原罪呢?是“食”,是食欲的源泉。

我们可以说——佛陀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是非常有高度的!他上来考虑的是什么?他上来考虑的这个命题,叫作: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而且惊人和恐怖的是——他抓住了这个不平等起源的核心要点!就是——争夺最优交配权和生存权的问题。什么是淫?就是最优交配权;什么是食?就是生存权。

客观地说——佛陀的思想指向和覆盖范围是完全正确的!直到两千三百年以后,可以说——西哲,从卢梭到马克思,他们对人类命运的看法跟佛陀是不谋而合的。

食欲,吃饭这个概念,在早期佛教中,被重视的程度是无以复加的……淫欲都得往后站了。这可能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关……就,吃饱是不容易的事情。

吃饭,它其实是财产私有制的生物学基础。就是……私有制怎么来的?生物学基础就是——大家都要吃饭活下来!或者说——这是人类不平等的原点。所以,活着第一件事儿就要吃饭嘛!

在人类诞生的这个故事里,佛教已经定义了人的原罪——吃饭问题和睡觉问题。但是这样说不确切!应该说——是吃饭和睡觉引发的后续问题。吃饭睡觉,这件事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为了它们而产生的问题。

讲到这里,我要给大家纠正一个概念啊……正好讲到吃饭这个问题了。早期佛教,僧人是乞食,就是……要饭。这是为什么呢?你自己劳动行不行?不行!因为自然资源就这么多,你劳动也等于在抢饭吃。

食,是人类的原罪!争夺吃的,是人类的原罪,所以,僧人乞食这件事情,就含有“不争”的意思……就不去争!我不跟你们争这口饭,你们吃剩的给我一点儿就行。我们说啊——佛陀的这个情怀是很伟大的,他的这个宗教实践是很伟大的!是有向原罪赎罪的意思。

大部分人,包括和尚自己,也包括今天一些高僧们,都以为这个乞食是为了让僧人不为饮食所困,去一心修道……这个,这个看法的LEVEL太低了。

虽然,佛陀对人类整体命运的认识非常地深邃和精准,但他无心这一块儿,这不是他思索的目标。他的目标在于个体的人。下一章,我们就转向佛教世界本体论另一半的儿核心——个体的人。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