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如今本《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句话很有名,被认为是老子否定了孔子极力推崇的“仁”和“义”,但经过郭店《老子》的释读,这句话应作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再如《老子》第七十五章是这样写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意思是: “老百姓之所以饥饿,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统治者贪图富贵。所以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吗,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

这段话,历来被看作是 《老子》对统治者剥削民众的警告,但在马王堆帛书中,这一章却不是这样写的。

《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在甲本 《老子》帛书里,今本中的 “税”变成了“兑”。裘教授指出,这两个古字都是形声字,从 “兑”声,而 “兑”字在上古时的读音和 “隧”相近,所以这两个字都应读作 “隧”。

“隧”的意思是道路,而走之底和足字旁正好与道路有联系,因此裘教授推断:“兑”和 “兑”都是古时候 “隧” 字的异体,意思是道路,而不是税收。

《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此外,今本 《老子》第七十五章中,表示统治者的 “上”字在帛书上是没有的。经过专家的一番释读,帛书 《老子》第七十五章的意思是: “老百姓之所饥饿,是因为他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他们自己过分追求好的生活。所以,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

在帛书 《老子》第七十五章里,作者并没有斥责统治者剥削民众的意思,而是通过三句违背常理的话,表达了其独特的哲学观点《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得出清净无为胜于厚养生命的结论。

反观我们现在看到的 《老子》版本,只要细细读,就会发觉第七十五章四句话的意思是连不起来的。“而且,像统治者食税多,人民就要饿肚子这类一般人都知道的道理,估计 《老子》的作者也不会把它当作心得来讲吧。”

《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三、《道德经》被篡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尽管只有五千字,但《老子》一书表达了非常独特、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提出了“道”这一核心哲学概念,主张人要无为、不争、谦退、柔弱、清净《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与儒家的哲学主张截然不同。

稍一对比,就可看出这两个版本的意思有很大区别,表达的思想也大不一样。从《老子》全书的思想和文章风格来看,帛书本应该是可信的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吗,而今本的这一章很可能被后人篡改过。学者们推断,这是后人为了与儒家思想争锋相对,对《老子》作了有意识的篡改。

如果《道德经》被篡改得到证实,那么这说明我们已经误读了《道德经》几千年,自古以来以《道德经》为道家经典修炼的人自然也走偏了方向,其中蕴涵的思想更是被错误的传达了几千年,影响了多少国人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文化的某些内涵。

所以整理马王堆帛书本《老子》并正确的释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吗,这不光能使我们准确了解老子哲学思想的原意,对于后世学者和修道者更是影响重大,一字一句的错误都可能让人误入歧途。

标签: 老子国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