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儒家思想倡导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他们推崇积极进取,奋发有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历程,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道家思想则倡导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观。他们推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甘贫贱,而肆其志,远离统治阶级,不为五斗米折腰,追求一种恬淡、悠闲,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因为理想和追求不同,所以“有人星夜去赶考,有人辞官把家还”。说明古代的读书人因人生观的不同,而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活法,或者叫价值取向。

其实,就人的社会属性而言,无不对名誉、地位、财富充满着渴求。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的背后,也不过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最终实现享受荣华富贵之生活,达到光宗耀祖之目的;而道家也并非与生俱来就对名利视为粪土,其消极的处世态度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过是因官场受挫,而看破红尘;所谓淡泊功名利禄,追求绝对自由,不过是一种无奈之举。

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与世无争,是古代读书人在官场的顺境和逆境中不同的精神支柱。进则以儒家思想为根据,退则以道家学说为依托。一般来说,人们在年轻时,顺境时,信奉儒家思想;年老时,逆境时,信奉道家学说。如白居易、苏轼,年轻时信奉儒家,随着官场失意,人到老年,转而接受道家思想了。

实际上儒家积极入世的价值观,非常符合统治阶级的胃口,但道家消极遁世的处世哲学也被统治阶级所接纳。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和道家思想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着积极作用有关。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人有欲望,就会要求实现,得不到满足就会争斗,争斗的结果就会使社会混乱。既然道家推崇与世无争的价值取向,让那些社会上的挫败者,在失意的状态中能够“想得开”,在名利面前不争,不抢,那对统治阶级肯定是有利的。

积极进取和与世无争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单对古代的读书人有用,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精神寄托与心灵抚慰的作用。

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都想超越他人,希望比他人伟大,都想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令人羡慕的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儒家思想特别符合人们的胃口。

人对功名利禄充满着期待,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当遇到了挫折,积极进取的精神受到了打击的时候,人出于自我保护,会无师自通地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调适,在这种状态下,道家那种顺其自然,与世无争,超凡脱俗,追求自由的处世哲学,就成为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儒道两条路上跳舞;在追求功名利禄和与世无争中穿梭;在进与退,得与失里挣扎;在一会儿想得开,一会儿又想不开的矛盾中彷徨。

在科研成果、绩效工资,岗位竞争等名利的诱惑和压力之下,如果你想过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那么,你在名利方面就得有所放弃;如果你想在名利等方面出人头地,获取比别人更多的东西,你就得有所付出。如果你动作迟缓,在名利的征途上掉了队,你想追上这趟班车,就要做出更大的努力,除非你有点老庄思想,安于现状,眼见得别人飞黄腾达,而不为心动。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说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是如履平地,轻松自如;那么积极入世的生活状态就是攀登高山,令人疲惫不堪。所以,世上没有白赚的便宜,也没有白吃的亏。或者通俗地说,“不能光看着贼吃肉,没看着贼挨打”。

在群体社会中,人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各种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网络。如果你想干成一件事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或是达到某种目的,在名利上大获丰收,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那种既想万事不求人,又想在名利方面跑到前头的人,在社会上注定要遭遇挫折;因为任何超常所得,都得有所依赖和凭借。

依赖和凭借就是有求于人。有求于人,就需要看别人的脸色;看别人的脸色,就会受制于人;受制于人,就不会有个人的自由。就人的自然属性来说又是非常渴望自由的,这就面临着一个难题:想要自由,就办不成事;想办成事,就不自由。庄子在《逍遥游》里讲,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即使这么大的一只鸟,要想飞到某个地方,仅仅靠自己的力量也是办不到的,它需要凭借和依赖风的帮助;如果它以为自己很强大,谁都不想依靠,那就无法去它想去的地方。除非它哪里也不去,那就不需要外界的帮忙了,也就自由了。

人们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但在现实生活中,自由和名利相比,还是名利的诱惑更大一些。比如,在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中,最看重的莫过于职称了。晋升职称如同爬山,评上讲师等于上了第一个台阶,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评上副教授等于上了第二个台阶,也可以喘口气了;等鼓足了劲再爬上第三个台阶,那就没有什么想头了。大多数人就会舒舒服服地躺在教授这个平台上,高枕无忧了。但是,想要爬上这几级台阶都不是易事,都离不开有所依赖和凭借;如果是上炕老婆孩,下炕一双鞋,谁都不搭理,恐怕连讲师这顶帽子也砸不到你头上。

要想晋升职称,首先得找地方出专著道家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发论文。假如你不过是个平庸之辈,拿不出有创建的东西来,那么道家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要想把低水平重复的东西变成“科研成果”,那就得凭关系,外加破费人民币。等到有了敲门砖,就开始找评委,送材料,赔着笑脸,请求高抬贵手;还有出格的,那就是请客吃饭,送的材料里夹上购物卡之类。其实,不单是晋升职称这样,就业,考博,升官,以及所有牵扯到向上爬的“项目”,大多离不开“活动活动”。而自由是自己说了话算数,不自由是别人说了话算数。因此,在这套求人办事的程序中,哪有你自由的空间?

依赖和凭借他人的帮助,就得抹开面子,放下架子;而这种求人的事大多违反原则,属于偷偷摸摸背地里干的事情,这就增加了很多心理负担和道德压力。

人为了求功利,实在活得太累。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拥有潇洒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呢?那就是要达到庄子在《逍遥游》里所说的道家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无己、无功、无名的“三无”境界。只有“甘贫贱”,才能“肆其志”。只有“无所争,则无人与之争”。当你什么都不想要了,那就不需要依赖和凭借任何人的帮助了,那就可以关起门来过自己说了算的日子,就不用难为自己了。

人在现实中生活,要达到“三无”境界也难。从古到今,能彻底做到的也就庄子、陶渊明等有限的几位。不过,人们面对名利的诱惑,因为受到了儒道两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动心的程度还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把名利看得比命还重要,一旦发现机会,必全力以赴,不择手段,把所有可能捞到的好处,一网打尽;而有的人对名利之事就不是那么上心,钱多钱少的无所谓,能达到衣食无忧就行了;至于名声大小的根本不在意,那玩艺除了满足虚荣心之外,有何用处?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令人能产生敬畏之心的人,全世界又能找出几个?

追求功名利禄是为了过上令人眼羡的荣华富贵的日子,但奋斗的过程既艰辛,又存在着不确定性。当遭受了挫败之后象数易学,如果垂头丧气,怨天尤人,那就等于自寻烦恼。一般人走入了穷途末路之时,大多会“想得开”:曾经看重的功成名就,觉得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其实,这也不是简单的酸葡萄心理,因为只有当人们摆脱了功名利禄的诱惑之后,那颗膨胀的欲望之心才能得到平静和安宁,才能意识到只有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才是人生历程中真正的归宿。

儒家思想的积极进取与道家思想的与世无争,是古人社会实践的成果,它给后人提供了不同境遇下的处世根据和精神寄托。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