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道家思想中的“两个隐喻”

【读书破万卷】道家思想中的“两个隐喻”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欢迎来到我的“读书破万卷”专栏。你可以点击右上方“关注”小播读书,阅读超过300篇精品文章。

今天我们聊一聊道家思想,在道家思想中,不管是在庄子的《庄子》,还是老子的《道德经》里面,都特别强调柔弱的重要性,在《道德经》上下81章里面,就有一二十章里面的内容都提到“柔”或者“弱”,在《庄子》里面也讲了很多关于很多有缺陷的事物,有弱点的人的故事,非常发人深省。

为什么道家思想对柔弱比较重视呢?今天我聊聊道家思想中,“柔弱”的两个隐喻。

第一个,柔弱其实是生命力的象征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多次提到“婴儿”。比如:“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我们都知道婴儿是非常柔弱的,但是婴儿则代表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像婴儿一样,专气致柔”,什么意思呢?大家比较理解“心流”的概念,就是做一件事情忘乎所以,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个时候,你的身心都是至柔的,不僵硬,也不做作,其实就是这种状态。在《庄子》里面也对这种状态有很多描述,比如“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就是全神贯注,好像与天地都合二为一的感觉。

在道德经中,还有一句关于婴儿的描述: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读书破万卷】道家思想中的“两个隐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大概的意思是说,知道什么是强健和雄壮,但能干守慈柔的地位,就像天下的溪流沟壑一样追求人生境界是道家思想的一个亮点,保持自我的本性不丢失,回复到婴儿般纯真的状态。

在西方思想中,哲学家尼采对人的精神境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隐喻,他将人的精神境界分为三种,第一个是骆驼,第二个是狮子,第三个孩子,或者说婴儿。骆驼总是听命于人,负重前行,完全没有自我,是一种完全被动的状态;而狮子则好一些,是百兽之王,非常凶猛有力,能摆脱束缚,追求自由,但还不是最完美的,最高的境界是孩子,尼采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是一种纯净的状态,没有任何旧的价值观,道德观的束缚,是一种真正自我的展现。我们经常说,要活出真正的自我,其实这非常难,而婴儿或者孩子其实比较接近这种状态的。

第二个,柔弱其实也代表一种韧性和适应性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经常用水来进行隐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水的这种状态是最接近于道的。,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意思是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它能无坚不摧,无孔不入。所以,在道家思想中,柔弱其实也代表一种强健的力量。

为什么柔弱代表强健呢?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而死了之后,身体才会变得僵硬;草木也是一样,生的时候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成枯槁了,很容易折断,而活的时候,才是具有韧性。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比较“钢”,说这个人比较“直男”,其实大概也是说这个意思。

其实这句话还有一种理解,我们能从柔弱中找到力量,尼采有一句话说“那些不能杀死我的,必定会使我更坚强”。每个人都是在挫折和困难中成长的,只有经历了失败,你才能够真的懂得如何应对失败和挑战。我们绝大部分人,只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追求人生境界是道家思想的一个亮点【读书破万卷】道家思想中的“两个隐喻”,讲再多的道理是没用的,而失败挫折,往往是自己的缺点、不足和柔弱的一面导致的,所以追求人生境界是道家思想的一个亮点,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柔弱能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成长。

所以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事万物都是循环往复的,而柔弱才是其真正的动力。因为天下万物从有而来,而有是从无中来的。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