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道”不但吸收了道家“德”

道教的“道”不但吸收了道家“德”

“道”为道家学者所尊崇, “合于道”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道家学说均围绕 “道” 展开; 而道教也冠之以 “道”。从字面上看两者,不免使人们产生疑惑,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和不同道家思想与老庄的智慧讲义,为什么都要以“道”而命名呢?

相同点

(一)尊奉的对象和著作

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作为自己的教主,尊庄子为“南华真人” 。《老子》、《庄子》二书也分别被道教称为《道德真经》和《南华真经》。这样一来,两者便有了共同尊奉的对象和经典。

(二)尊崇“道”的观念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宗”,能够产生天地万物,是万有之规律。“道生一道教的“道”不但吸收了道家“德”,一生二道家思想与老庄的智慧讲义,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那个虚幻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东西便是“道”。那么“道”包括有哪些内容呢?“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对于此老子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只描述了其超凡特性。也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给道教提供了创建理论的便利条件。

道教的“道”不但吸收了道家的“道” ,还将“道”人格化,赋予其生命,使其同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这样以来,道教的“道”便增添了神仙创造世界的色彩,更具宗教情感。此外,道教还发挥了老子关于“德”的思想,认为“德”即“得” ,主张人们通过修炼而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成为肉体、精神双修的神仙,即所谓的“德道”

(三)承认神、帝、鬼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老子》第四章),庄子也有“神鬼神帝,生天生帝”之说。他们都把神、帝、鬼置于“道”之下,但毕竟都是存在着的。道教则发展了神仙鬼怪的思想,并产生一套完整的神仙谱系。但总的说来,道教仍是把“道”放在首要位置,认为一切的神仙鬼怪都是依附于道而产生道家思想与老庄的智慧讲义,由道而生,由道而显,都属于“三清”之下。

(四)追求目标

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不死的观念在《老子》一书中也初见端倪。“治人事天,莫若啬。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第五十九章) 。在此,老子以“治人事天”作喻来说明人的生死问题,强调要无知无欲,爱惜形神,便可以长生不死。《庄子》也反复讲,人要“终其天年” ,而避免“中道夭折” 。长生久视便成了道教信仰的终极目的。

(五)修行方法

道家主张修行的目的是“得道” ,老子认为“复归于朴” ,庄子认为: “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即认为“得道”后便可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道教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与道合体” ,成为仙人。在他们看来,人本来就是“道”的派生物,要羽化成仙,就必须通过修道而最终达到与“道”合体的境界。两者在修行的方式上都主张复归于道,在这一点上极具相似之处。此外,现代学者也有将道家、道教混用的现象,有甚者将两者并称为“道学”。

不同点

尽管“道家”和“道教”仅有一字之差,人们对两者也不曾做出明确辨析,以至于现在仍有将两者混淆的观点。但是它们所代表的内容和含义还是有所不同的。道家为老庄开创的哲学流派,道教为两汉逐渐形成的宗教。

(一)理论构成

道家主张“清净无为” ;道教却强调修养身心,羽化成仙,刨除神仙信仰与修行的色彩,道教便不能以此为名。不管道教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有多大,归根结底,它的所有理论都是为了“成仙”而建立。但道家却仅仅只是一个哲学流派,尽管其著作理论中包含有对神仙的描述,但目的只有两个字“得道”,而并非成仙。至于道家的经典之作《老子》和《庄子》,若将它们作为哲学名著去研究和学习时便是道家,但若将之作为神谕丹书去领悟和信仰时便是道教,两者的差异不难体会。

(二)对儒学的态度

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老子认为,儒家的仁义道德都是些表面文章,做的越多,人们背离真正的仁义道德就会越远,这也是导致社会混乱的最根本的原因,进而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对儒家倡导的有为政治进行批判,反对其教条礼法。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老子》第十八章)由此可见,老子认为当时的礼法背离他所谓的“大道”,而使社会大乱。但道教与之背道而驰,对于儒家的礼法,他们持积极的态度。

(三)对鬼神的态度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他们对鬼神持怀疑态度,老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传统无神论的倾向(置鬼神于道之下)。然而道教却对此持有相反的观点,不但承认鬼神的存在,还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使之回到宗教,并提倡崇拜神灵和仙人。老子和庄子作为先哲是道家,作为神祇则是道教。

(四)存在方式

道家作为一种学术交流文化体系,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思想领域,以其内涵的智慧打动人心,只能依靠思想传播发挥作用,没有固定的组织形态和系统;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在把道家人物神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其神仙崇拜和信仰,不但有教徒信仰和教团组织,还拥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和活动,不单单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还表现出一定的物质力量,是一种社会性的综合体系,且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

总体而言:道家属哲学范畴道教的“道”不但吸收了道家“德”,是对社会情况形而上的反映; 道教属宗教范畴,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超自然的特殊反映。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