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太极拳:一条最重要的医学原理

李新方

我们看到修习多年而有大成就的太极拳家,大多同平常人一样,既不是很胖,也没有明显多于常人的肌肉块,更不像武侠小说和影视剧,所描述的武林高手那样“目光如电”,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正是中国医学所追求的人体健康之最佳状态,叫做“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即无形无相。

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儒门事亲·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云:“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是以君子贵流不贵滞太极是道家哲学还是儒家文化,贵平不贵强……强中生百病”。《儒门事亲》的作者张从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著名医家,他的这一论点,在医学史上影响深远。

而这一论点正是《黄帝内经》有关养生理论的发展,其中早有“平人者,不病也”(《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等论述,与道家的“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老子·七十六章》)的看法也是完全一致的。

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但要真正做到并长葆平人是很难的,按照阴平阳秘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健康的人,张从正只是针对用药和饮食来讲的,还没有找到其他更有效的养生方法。

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而王武李论和经典太极拳在健身方面的作用和具体方法,正是从《黄帝内经》到《儒门事亲》的医学养生思想与武术健身,以及丹道修炼相结合而达到的更高境界,因为太极拳的“耄耋能御众”,已远远超过“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要求。

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过去许多人以为肥胖是健康,看见胖子大家都羡慕,后来都知道了这不是健康状态,但同时又有不少人走入了另一误区,以为肌肉特别发达是健康,体能训练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追求“肌肉体积”。

其实,过多的肌肉同过多的脂肪一样,都会加重心藏等重要器官的负担。所以“强中生百病”的强,只是表面的,很可能早已得了大病,自己还以为是好事,有些看似十分强壮的人突然暴病而亡,英年早逝,其中不乏武界名人,大多是强中生百病造成的。

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灵枢经·寿夭刚柔》说:“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肌肉过分发达同过度肥胖一样,都是血气经络不胜形,内藏功能在维持过分强壮的躯体之代谢的过程中,经代偿和失代偿之后而衰竭,最终导致阴阳离决而夭折。

反过来,又有许多人追求瘦身,如果适度并且方法得当,那是可以的,但如果过度或方法不当,同样是危害健康的,故《灵枢经·寿夭刚柔》又云:“平人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某些大病的晚期太极是道家哲学还是儒家文化,恶液质,大肉尽脱,这种病而气胜形,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如果为了瘦身而付出失去健康的代价,甚至搭上性命,那就得不偿失了。

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而太极拳的练法是,“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武禹襄《太极拳解》),所达到的健身效果是双向调节,不仅可以使过度肥胖者很快瘦下来,而且在瘦的过程中增强体质,使肌肉体积过大、外强中干的人达到真正的健康,也使瘦弱的人很快达到真正的强壮,总之都是阴平阳秘,无过不及,恰到好处,都是心和身、气和形的高度统一。

如果是为了健身,过度追求肢体的柔韧度也是病。某些运动对肢体的柔韧度有特殊要求,如杂技、竞技体操、现代武术的自选套路等,这是完全正常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而中国传统武术以实战为主,腿的进攻范围一般高不过膝,最高也不过小腹,因为小腹以上,腿再快也不如手快,传统的太极拳也是如此,对肢体的柔韧度虽有要求,但远不能与杂技、竞技体操和现代武术的自选套路相比。

就健身而言,适当的肢体柔韧度也是身体健康的一个方面,但如果过度追求,难免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近三十年来,国外的一种运动引入中国,有人为了广告宣传的需要,说什么“筋长一寸,寿增十年”,这不论是从中医还是西医来讲太极是道家哲学还是儒家文化,都是毫无科学道理的,不少人把身体练坏了,屡见于媒体报道。以健身为目的的太极拳习练者也存在这种问题,特别是“光师父的徒弟”。因为录制光盘、视频的人,大多是自选套路出身,几岁时就开始专业训练,后来才从事太极拳竞赛套路,而以健身为目的的太极拳习练者,大多是中年以后才开始学拳的,看光盘盲目模仿专业运动员的表演,把自己的身体练坏了,当然是难免的。

太极拳对肢体柔韧度的正确要求,也是贵平不贵强,“无过不及”(王宗岳《太极拳论》),具体地讲,就是比肢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略高一点。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向有“下乘练肉,中乘练筋,上乘练骨”之说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太极拳正是以练骨为主,而且更要求气敛入骨,技击、养生、修道融于一体,是内功修炼的最高层次,在练骨练气的同时,筋和肉自然而然地得到适当、安全而有效的训练。

精神过强也是病。同样,这个强也表面的强,叫做“精神外露”,是大病。故《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云:“静则神藏,躁则神亡”,躁动就是精神外露,所以这种表面强也是暂时的,必然会使精神逐渐耗散。

而精神乃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本,“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同上),而精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只有“精神内守”,“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但要做到精神内守并非易事,如遁隐山林,不问世事,追求“心死方得神活”(王重阳《坐忘铭》),纵得高寿,也社会意义不大,只有按王武李论的方法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练好太极拳,才更积极,更有效,更有社会意义。

练太极拳要求“身虽动,心贵静”(武禹襄《太极拳解》),“神宜内敛”(武禹襄《十三势说略》),“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武禹襄《太极拳解》),在运动中做到恬虚无,精神内守,用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追求健康长寿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加充沛的精力为人民服务,而且要通过学拳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更要通过教拳让更多的健康长寿。

所以然者,正是因为太极拳抓住了君子贵平不贵强这条医学养生的最重要原理,并发展到极致,能够在运动状态下做到“全身意在蓄神”(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工要言》),而单纯的静功或动功,都难以达到“神气收敛入骨”这一内功修炼之高级境界的。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