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第一篇:传统文化视域下儒家与道家美育思想

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第一篇:传统文化视域下儒家与道家美育思想

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2021年最新范文)-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关于儒家哲学的论文,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道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返朴归真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是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分享,希望看后对你有所帮助。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第一篇:传统文化视域下儒家与道家美育思想探析摘要:儒家、道家美育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第一篇:传统文化视域下儒家与道家美育思想,在培养人们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儒家、道家美育思想既有交融,也有差异之处。道家美育思想注重真实,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则注重善美相乐;道家美育思想注重自然,儒家美育思想则注重教法。比较探析先秦儒家、道家美育思想,对当代审美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儒家;道家;美育;一、先秦儒家美育思想(一)孔子美育思想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蕴涵着丰厚的美育因子。孔子继承发展了我国古代礼乐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样推崇礼乐教育,礼乐文化蕴藏着他的文化理想。“美”与“善”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美”与“善”的统一同时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第一篇:传统文化视域下儒家与道家美育思想

孔子主张将文艺与 相结合,将文艺作为陶冶性情、改变社会的 途径,孔子认为,只有在诗、礼、乐方面修身成性,才能成为一个完人。孔子学生受孔子礼乐文化影响,也积极传播礼乐之道。《墨子·非儒下》中曾经说道:“繁饰礼乐以 人。”《庄子·天下篇》中亦说道:“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这些都体现了孔子与学生深谙礼乐文化之道。孔子将六艺作为主要教材。六艺融合了德与艺,其中将“诗、礼、乐”作为重点,孔子在《论语》中论述这三者偏多。孔子还将“仁”释“礼”作为策略。孔子曾说:“仁者,爱人。”其中“仁”是指整个社会,这里孔子讲述了做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孔子指出美育的目的就是衡量“仁人”的标准,即培养君子。(二)孟子美育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孟子的美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社会两个方面。孟子在心理方面提出了性善论,进一步凝炼了儒家的心性学说;孟子在社会方面以仁政学说为基础,构建了治国方略。孟子的美育思想在养气理论上有所体现。“养”即聚集理性,最终通过主体自身而获取生命力量。这一生命力量体现了孟子心目中有关“圣人”的基本生命元素。孟子的美育思想不仅继承了孔子的礼乐教化之道,而且对孔子的美育思想有所深化,例如在哲学本体论上,孟子美育思想蕴涵着丰厚的哲学思想,并对宋明儒学产生重要影响。

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第一篇:传统文化视域下儒家与道家美育思想

孟子的美育思想的特点之一便是“存养”,“存养”重视主体积极主动,“反求诸己”这一美育思想在后世产生了巨大的价值。(三)荀子美育思想除了孟子,荀子也继承了孔子的礼乐教化之道。在荀子的着作中有《礼论》与《乐论》的专篇,将礼乐辩证融合在了一起,荀子总说自己是“总方略,齐言行,一统类”,这在《礼乐》与《乐论》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礼乐包含了整个艺术,蕴含着丰厚的美学思想。荀子的“化性起伪”就体现了他的美育思想。这一思想以性恶论为基础,其中“性”就是“情”的意思,荀子通常将二者连用。《荀子·性恶篇》中曾经说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的人是后天努力达到的。荀子以礼乐教化而达到“化性起伪”,荀子的“化性起伪”是以礼乐教化为主的美育方式,最终达到“文理隆盛”。礼乐教化即审美教育,它将道德理念作为内容关于儒家哲学的论文,将审美表达贯穿始终,从而到达乐的境地。二、先秦道家美育思想(一)老子美育思想相对儒家来说,道家追寻超凡脱俗, 礼乐教化。“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自然是“道”的本性,老子推崇自然的同时推崇朴素,他曾说:“大巧若拙。”老子认为大丈夫应当朴实敦厚而非追求虚华,正如他所说:“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第三十八章中曾经说道:“故失道而后得,失德而后仁,失人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从中可以看出,老子 “仁”“礼”,老子认为礼乐教化违背了人的本性,之所以宣扬仁义,是因为缺失“道”。老子美育思想的核心是“大音希声”,老子认为最大最美的声音是无声的。人们无法描述宇宙的形象,这种形象是无形的。这不仅是批判了世俗审美,也超越了世俗艺术价值。老子强调审美、艺术都要与人的真实本性相一致,而不能将礼乐变成教化愚玩之物。(二)庄子美育思想《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大美”,他认为大自然是质朴的,是美的最高境界。正如《庄子·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在继承老子关于复归于“道”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道”以顺应自然的思想,庄子美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便是追求至美至乐的自由,从而达到绝对精神自由的境地。在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方面,庄子的美育思想体现在“虚静”中,即排除干扰与矛盾,从而到达审美的境地。三、先秦儒家与道家美育思想探究(一)美育理想先秦儒家美育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关于道家思想的论文第一篇:传统文化视域下儒家与道家美育思想,孔子以“中和”的审美方式促进社会和谐,他的思想体系中将“仁”作为核心关于儒家哲学的论文,将社会伦理道德与人的情感相融合,主攻人的内在情感,行礼于外,达到内外融合的境地,从而能够起到改造人的思想行为的作用,最终渐趋于“和”。

李泽厚曾经在《论语今读》中说道,儒家造化于人的途径是将“仁”作为情理结构。道家在乱世主张隐逸自保思想,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道家美育理想不同于儒家礼乐教化求和之道,《道德经》第十章说道:“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庄子· 》用“坐忘”“心斋”来教导人们要在繁杂社会中保持身心和谐与宁静。道家还主张顺应自然以育人,《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中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从而使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二)美育原则在美育原则方面,儒家注重善美相乐,道家侧重于真实质朴。“仁”是孔子美育思想的核心,“仁”代表了爱人,表现了“善”的内涵,同时体现了人的意识自觉。孔子在这一基础上提倡以情感教育来改造社会,将孝悌之情作为开端,从而在情感自觉之上促进人性渐趋于“善”。由此可见,孔子采用由内至外的美育方式达到善美相乐。道家的美育原则也注重内在美,提倡“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以老子为代表, 儒家的礼乐教化之道,主张真实、质朴、自然,以真为美。《道德经》第十二章中曾经说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认为人的本性会被礼乐教化破坏,人将会被世俗规范所制约 。在《道经》第十九章中,老子主张“绝仁弃义”,《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也说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而民自朴。”由此可见,老子遵循真实质朴、崇尚自然的美育原则。参考文献[马焕兰2018《新时代条件下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黄河之声》 第21期。孔越2019《儒家伦理的“孝”与 “诚对社会道德建设的现世价值》,《神州》 第1期。[叶朗2019《从老子“反”的思想述其体系展开》,《大众文艺》 第11期。.[叶朗2019《从老子道论”浅论“太阳阴阳学说”》,《大众文艺》 第15期。g贾尧天2019《儒、道、法思想的新时代价值研究》,《大众文艺》 第15期。g贾尧天2019《儒法思想比较及启示》,《大众文艺》 第16期。[]任艳2019《浅析福泽谕吉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戏剧之家》 第26期。0吴剑文2020《王阳明“知行合- - -思想的当代价值》,《大众文艺》第2期。[]张静屹2020《浅谈审美标准》,《汉字文化》 第16期。0]任安静2020《探析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美术教育研究》 第19期。[]陈薇2020《老子生命之源 :“道》,《汉字文化》第20期。[刘云林、舒婷婷2021《道德善的维度及 其实现路径》,《江海学刊》 第2期。0左丽丽2021《老 子道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初探》,《汉字文化》第3期。[]徐秋慧2021《美育在传统文化中的蕴涵》,《汉字文化》 第3期。[]徐秋慧2021《美学文化变迁的探索》 ,《汉字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