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包容性推动民族融合摘要: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民族文化包容性推动民族融合摘要: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民族文化包容性推动民族融合 摘 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民族融合的内生动力。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显著地包容性,从儒家文化,多元宗教文化儒家思想的包容性体现在哪,科技、文艺、语言、习俗等方南阐述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对推动民族融合的重要作用,从而论证中华民族融合的内在文化根源,旨在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民族文化;包容性;民族融合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37-02 在我国春秋战国之际,以华夏族为首的我国中原各古老民族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秦朝通过统一战争和各种措施,将原六国的民族和许多边疆外族都吸收容纳进来。汉朝承袭秦朝制度,经过几位励精图治的皇帝治理,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更加巩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以及少数民族内迁使各民族交流更加频繁,交流的深度也得到了加深,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加强,各民族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到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空前强盛、空前团结的多民族国家统一盛况。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了良性通畅的联系,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共同尊奉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还专门修建了直通长安的大路而且甚至与外国民族都保持了非常紧密的联系,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为各民族融合的进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民族文化包容性推动民族融合摘要: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宋元明清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蒙古族、满族入主中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少数民族主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各种制度儒家思想的包容性体现在哪,促进了民族融合内化,为民族融合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了我们民族的生生不息。陈寅恪说:“中国是文化大于种族”,就是说不同的种族之间的矛盾可以用文化来包容,和而不同。民族融合深层次上表现为民族文化上的融合,文化上的融合是民族融合最深的根。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在吸收容纳国内各民族以及外来民族文化中表现出极大地包容性,不断地将体系之外的文化融入到中华文化体系当中,形成极具特色的新文化,使得我国民族文化更加绚烂多彩,持续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文化上的包容性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不管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融合。 一、和而不同的儒家文化是我国民族融合的核心文化基石 儒家文化作为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早已经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行为范式都有根深蒂固影响,正是基于这种影响力,儒家文化奠定了我国各民族交往融合的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石。

儒家文化的广泛传播过程使一些民族的教育方式和风俗习惯趋于汉化,因此使得这些民族更加容易与汉族交流和融合。和而不同、兼容并蓄是儒家文化体系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以其为中心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体系。宋朝以后,儒家文化经过不断发展而进一步系统化、世俗化,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强大的整合力量,成为推动各民族之间融合的文化纽带。“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谐观,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和谐和开放的姿态,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互化性和包容性,延续民族文化的生命力[1]。”中华本土文化在秦汉形成后,以广博的胸怀迎接各种文化,突厥文化、蒙古文化、满族文化甚至境外的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等纷纷涌入中华大地,他们在与中华文化激烈碰撞和交流以后,最终与中华文化融合到一起,文化的包容必然会推动民族的融合。 二、和谐共处的多元宗教文化是我国民族融合的润滑剂 宗教一直被认为是民族融合的最好方式,因为它不仅可以为各个民族交流提供广阔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它在思想意识层面上统一了民族之间的精神诉求,加速了民族融合的内化。宗教具有很强的融合精神纽带作用,从中国的历史看,信奉道教的少数民族比不信奉道教的少数民族具有更高的文化修养,更容易与汉民族和睦相处,也更容易与汉民族融合。

在中华民族认同感形成过程中,多元宗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由于少数民族进驻中原而激化的民族矛盾,为国家的稳定统一和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帝王对宗教都采取了怀柔政策,为多元宗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这使得各民族的宗教能够和谐共处,促进了民族融合中的文化融合和思想意识的统一”[2]。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发布诏令要求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并尊重,这种多元宗教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庞大帝国的统治;清代帝王也承袭了这种政策,同时尊重儒、佛、道三教,肯定三教的社会地位。和谐共处的多元宗教文化在深层次上促进了各个民族在文化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相互包容、相互融合,为民族亲和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大大地促进我国的民族融合进程。 三、科技、文艺、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兼容并蓄是民族融合的结晶 古代历史上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以及灌溉技术传到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包容性推动民族融合摘要: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汉朝时,汉族地区的穿井技术由内地移民传到了新疆地区,当地少数民族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加以发挥改进发明了坎儿井,坎儿井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进行科技交流过程中的重要结晶,以此为纽带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联系。

元丹贡布经历二十余年所著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这部医典是藏族医药学的奠基之作,还有蒙古族的《蒙藏合璧医学》、《医学四部基本理论》、《医学大全》等都是很有名的医学著作,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中医药学宝库,成为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这些优秀的科技成果无疑是民族融合的产物,足见民族融合对古代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 甘肃敦煌莫高窟可以说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方面融合的最重要成果,精美的壁画向我们直观地展示了当时民族融合盛况,莫高窟是我国的文化宝库,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见证。唐明皇李隆基创作的《霓裳羽衣舞》是汉文化与胡文化的完美融合,从侧面反映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盛况。中国的民族乐器库也是由许多民族的乐器交融集合而成的,羌笛、胡琴、琵琶等少数民族乐器与中原的古筝等乐器相互交容在一起,共同谱响了中华民族浑厚的民族交响曲。 “汉语成为我国各民族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它是历经辽南语、燕京语与通古斯语等语系相互冲击、吸收、锤炼而最后形成的,成为民族融合的重要成果”[3]。语言作为维系社会重要纽带之一,它承载着一个民族过去的思想和祖先的文化,接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接受先人创造的文化。汉语承载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汉语是文化融合的产物,更是民族融合的成果。

春节不仅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而且满、蒙、瑶、壮、白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节日期间,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儒家思想的包容性体现在哪,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不仅成为国内56个民族团聚的时刻,而且也是海外游子寄托自己思念祖国之情的时刻,春节集中寄托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民族情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四、结论 民族文化在民族融合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一个民族的根。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是以其强大的同化力为前提的。它用这种强大的同化力去影响和改造外来文化,使之具有中国的特色。“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是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心理文化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不仅不能消化、吸收外来文化,还有可能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从而丧失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4]。但是由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并且富于包容精神,其结果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同化外来文化。外来文化的进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却并没有使中国文化丧失其特有的本色。“一切外来文化一旦进入中国,便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中国社会强烈的宽容气氛,甚至使得一些独立性很强的外来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合于中国文化的整体之中。

中国文化向来主张有容乃大,大乃久。文化上的包容性,使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在内部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外部则向世界开放,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和营养,从而使自身具有更强的生命力”[5]。充分发掘和弘扬中国文化中的包容精神要求我们要自觉、不断地吸纳外来文化,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像季羡林先生所说那样既拿来又送去,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民族文化包容性推动民族融合摘要: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把自己的好东西送去,这叫做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结合。只要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建设,都要毫不犹豫地拿过来,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培育出精神振奋、品格高尚的民族精神。 正是我国一脉相承文化使得中华民族能够经历考验挫折却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像钱穆先生所说:“只要文化生命持续,民族生命亦可相随持续”[6]。文化的包容性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张力,民族融合也在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文化体系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民族融合亦具有了内生的生命张力。 参考文献: [1]高秉涵.试论儒家大一统思想[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9). [3]张海滨.论中华民族文化延续的根本原因[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 [4]王瑜卿.论全球化视野中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4). [5]唐祥珍.论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6]江宁康.略论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J],兰州学刊,2004,(3).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