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

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

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显学”。先秦时代,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这里的“杨”即是道家里面的“杨朱学派”。道家所代表的势力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丧失了地位的旧贵族,与儒家所代表的旧贵族不同,道家看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的奴隶贵族制度崩溃瓦解的必然性,由此展开了对于时代变更、社会发展的思考,并揭示出天地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这是不可逆转的,道家将这一规律归结为“道”,即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

道家主要有两个学派分别为“黄老之学”和“老庄之学”,前者围绕“外王”展开,核心著作是战国时代成书的《黄帝四经》和《管子四书》,而后者围绕着“内圣”展开,其核心则是老庄的《道德经》与《庄子》。在魏晋之前,“黄老之术”一直是道家学派的主流,也是道家同儒法相争的武器;但魏晋之后,“老庄之学”成为道家的主流,后来更是发展成为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之源。

一、“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是道家的一个主要流派,其关注点是“入世”,聚焦社会治理。长期以来,各界对“黄老之学”的解读存在着许多偏差,根本原因是没有可靠的典籍留存于世。直到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黄帝四经》,人们才对“黄老之学”有了系统的认识。“黄老之学”强调天行有常,社会治理要顺应客观规律,反对法家那种以绝对的权威和法律建立社会秩序的思想。比如在《黄帝四经》中,先强调了宇宙的本源是“道”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万事万物都是围绕着“道”来运行,在国家治理上,“道”表现为“法度”。君臣、臣民之间都有要遵守的法度,如果人们各自遵守着自己的法度道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社会就会良好的运行。同时,要实现社会治理,君王要做的就是建立社会秩序,并维护这一秩序的运转。

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

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

老 子 骑 牛 图

具体而言:君王要先以德服人,教化人民,即所谓的“立命”;人民生活富足,国家强盛之后,君王要建立军队,带领军队征服不服王化的蛮夷和贼寇,即所谓的“兵容”;四方安定之后,君王要建立法度,令行禁止,即所谓的“成法”。经过“立命”“兵容”“成法”才能实现天下大同。从表面上看,“黄老之学”与杂家并无不同,甚至近代学者胡适也认为。但实际上,“黄老之学”与杂家有着鲜明的区别,杂家看到了各派学说的有利之处,但无法融会贯通,其主张的不过是针对具体的领域采用具体的学说,本质上是调和各家学派的矛盾。但是“黄老之学”则有着明确而连贯的主题,这就是“道”,比如“黄老之学” 立命”“兵容”“成法”是不能更改并且不可逆转的三个环节,顺从这一规律才能更快更好的实现国家治理,在具体领域上比如带兵打仗,“黄老之学“更是主张要顺应“道”,即主将要懂天时,明地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作战方针,而不能任意行动,这与杂家是有显著区别的。

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

二、“老庄之学”

在春秋时代,老子的《道德经》拉开了道家学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庄子的《庄子》则标志着道家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升为了一种哲学思维和一定程度宗教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庄子将老子的“道”推向了更加极端和绝对的范畴。在黄老之学中,“道”在人世间尚且可以表现为秩序法度。而到了《庄子》中,“道”就变成了一种绝对理念,从现代哲学上看,庄子将“道”从对规律的探索变成了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存在。老子时代可以说道家是在“行道”或者“正道”,而庄子时代就变成了“修道”了。第二:庄子主张“齐物论”道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将“道”推向了生死问题,成为一种适用于死亡哲学的内容。所谓的“齐物”是指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看来自然是充满了形而上的错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庄子首次对生死问题作出了思考,这在诸子百家实属罕见,其他学说对于生死这种问题向来是避而不谈的。第三:庄子夸大了“道”的作用,将“道”变成一种全知全能的存在,将得“道”之人夸张描述成“圣人”“神人”“至人”,赋予了修道之人一种神秘化色彩。庄子所代表的是一种更加极端的思想,

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

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

轩 辕 黄 帝

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

“黄老之学”认为社会的混沌来源于对“道”的违背道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因此主张回到三皇五帝时代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而庄子则认为一切的秩序、法度等人为的产物都是在破坏“道”,他们所向往的是混沌时代的社会,是更加原始而没有欲望的社会。

道家在诞生之初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道可道”

庄 周 晓 梦 迷 蝴 蝶

庄子的思想有意无意的将道家的哲学性和宗教性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结果便是一方面在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为道家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玄学”方向,从而使得道家成为了中国哲学领域的重要乃至主流思想,另一方面,为吸收摄取道家思想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上,“黄老之学”曾在汉初占据着主流地位,对于恢复社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老庄之学”在魏晋玄学后逐步发展为道家主流,这之间的历史变革,我将用番外的形式在下一期以及下下期展现。如果您觉得有收获的话,请点个关注吧!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创作动力。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