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重要文章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重要文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十二专题“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收录《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等6篇重要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意义,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文化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文化自信议论文,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重要文章,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历来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不断为中华文化注入符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思想内涵文化自信议论文,使其与时俱进、不断焕发新的生机。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站了起来,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精神文化上站了起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庄严宣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70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不断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重要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底色,焕发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来之不易,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顽强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当前,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信心。概言之,中国今天的文化自信,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中重新确立的。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要始终坚守文化建设的灵魂,坚定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增进主流文化认同。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焕发中华文化时代光彩。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的生命在于创造力,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不日新者必日退”。长期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文化自信议论文,始终保持我国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在《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只有植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力推动文化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等创新,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充分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变动中始终引领时代风气。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破除对西方文化的迷信。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壮大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宣告了“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破产。世界上越来越多人开始客观看待当代中国,关注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文中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新的征程上,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