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有关哲学与佛学的合流论(图)

《中国哲学史》有关哲学与佛学的合流论(图)

中国哲学史》有关佛教三藏法师的唯识论实在是看得费劲,于是请友人帮忙找来几本佛家书籍,先看了《宣化上人开示录》,果然是高人高论,果然触发我许多佛学与哲学的对比、联系、反思与融汇,不知是否真正贯通,反正自己心中多有困惑得解,遂整理之,以求哲学与佛学的合流,是谓以上题目,是哲学的,就要终归于哲学,所有宗教都不能例外。

相比于宣化上人的讲解,我自知平时自己写的文章并不通俗,使自己追求与探索的哲学常识化之路竟成不能,原来咱对哲学的理解与掌握的能力还是不够,还是曲高和寡了些。看来还得把自己的理论觉悟得如上人般圆融才行。

必须再次声明,本人研读佛经,只为知晓些佛学,不为迷信,亦坚决不信神的。我是唯物主义者,是不排斥唯心主义的合理存在的唯物主义者。

上人讲:“修道的法门,有八万四千那么多种。每一种法门,你都要明白一点,不要单单知道一种而已。若能每一种法门都知道一点,久而久之,就把所有的法门都明白了。单单只明白一个法门,就不容易体会佛法深如大海的境界。就好像愚人‘以管窥天',还以为天只有管口那么大而已。你要是不用竹管子,且看天究竟有多大?所以学佛法,不要单单知道一种法门,应该法法皆通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法法皆明”。

上人的观点,在辩证法中,大概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说的是事物之间具有普遍联系的,就如但尼生的诗所说“如果我能认识眼前的这朵小花,我就能认识整个世界”;国内哲学教授孙正聿也说,他可以通过对手中粉笔展开追问,设定的所有问题如果能得到全部解释,就足以认识整个世界,都是这个道理。以上说法在民间就是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等。所以,我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钻研一下佛学,并不是不务正业。

佛家也讲究“修道”,这个道字其实是中国特色的,因为佛学是外来文化,在翻释的过程中,必然要参照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史》有关哲学与佛学的合流论(图),而早在佛教传入中国前,中国人就已经把道论述得出神入化了,最著名的莫过于《道德经》仅用五千余字,就将道的幻化无穷描述得淋漓尽致。道为体、德为用的完整论述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思想和日常的一言一行当中,中国文化的道还可以专门发展成一教派——道教,是与佛教齐名的本土唯一宗教。中国人最爱讲理,并深深地明白道在理先的道理,所以中国人都是重道的。而理之前的这一点儿道,其实就是现在所谓的哲学,所以中国人古来就是重视自身的哲学修养的,只是在近现代因经济落后而与伦理失常一同淡漠了,这一点是当前亟待改进,且必须改进的。所以,平常善于讲道理的人,其哲学的悟性一定不会低。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佛学之间在历史上就一直在相互解释与融合,所以,研究中国佛学,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窠臼。也因为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所以, 研究中国哲学,就不能不研究中国佛学。哲学史是人类思维的历史,研究哲学就是要通晓人类思维的历史。中国人的思维历史是世间少有的古往今来一以贯之继承而来的,其中佛教文化(简称释家)就是一直与儒、道两家并立,三足拱卫中华传统文化屹立世界东方。所以博大精深的佛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排除佛教迷信的那部分,其佛学部分本身就是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佛学关于世界的辩证认识似乎从来不低于唯物辩证法,似乎有许多地方比之更通俗易懂些,至少本人有这种感觉。

虽然说了这么多,其实本人仍是佛学与哲学的门外汉,仅略知些皮毛,如有不当,敬请不吝批评指正。上人第二章讲的题目是《观音菩萨与我们是兄弟》,这在哲学上是给予人们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平等观念,这样的观念会给在现实中找不到平等感觉又无助的人以强大的心理暗示,自然是吸引世人投身佛门的最好动因之一。

关于平等,现实中不是没有,因为现今社会大都是现代民主社会,人人生而平等的平权意识大多是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这种平等通常也是理念意义上的,是意识形态,而与意识形态对立的经济基础等客观层面上,人们仍无法达到理想意义上的平等,这是现实于人的无奈,其实真正进入佛国也一样有等级差异,也无法在客观方面实现平等,与菩萨的平等也一样是精神意义上的,是抽象而非具体的。只是人若真进入佛国后,强大的信仰于人心的安抚作用更强,会使人忘记了对平等的追求。

其实,面对现实中具体存在的不平等,具备完全教化的人也是可以实现人格平等的,一如“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一样,你的内在充实了,外在的一时窘迫并不是我们低人一等的充分条件。足够的教化甚至是拒绝并鄙视某些人穷极一生去追求的纸醉我金迷,完全鄙夷那些用物欲武装起来的不可一世。所以,平等的根本在于人的思想,所以哲学最讲究的是人的思想的解放,讲求的是对人的真我的认知,是积极的,这与佛家强调的顺从与忍耐的消极手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或许就是因为哲学的积极认知之难,才使得佛家不得不选择消极的手段和麻醉的措施来解世人现世之苦,起到的一样的济世救人的了胜于无的功效。但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佛家对社会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于个体解放来说,终究是消极的,所以对人类文明发展也是消极的。

所以,我承认世间从来都有不平等现象,但我更看到,许多人成天嚷嚷的不平等,实际是其个人内心贪欲不得满足的无聊情绪的释放,是为自己的惰性辩驳的可耻行径,是唯恐天下不乱不良居心在做怪。相比于“真正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那些瞎嚷嚷的人当然显得过于无聊了。

上人说:“‘观'是观察世间所有的声音。观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众生的心,看哪一位众生的心没有妄想。空了,就得到开悟”。 其中的向内看,看众生的心,一如哲学的反思与前提批判,是同样的认识自己,只不过哲学要求人通过真善美的标准,积极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以此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而后自然而然地实现人生的和谐与完美,是积极的,是与佛家一切皆空的消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前面说过,佛教理论给世人营造了一个虚假的平等氛围,聚拢了许多人。人们对平等的追求并不是终极目的,人们追求平等,是为了享受平等之后的自由,自由才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包括财务自由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思想自由,行动自由……可消极的宗教根本满足不了人类的上述自由。所以,人类正统哲学始终是保持进步的,因为它们始终是积极的,而作为哲学分支的神学、佛学等宗教学却始终停滞不前,因为它们都是消极的。

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妥协与积极奋斗的结果,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真正的前途,一定是要靠人类的积极作为来实现的。所以,佛学永远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所以,佛教在它的原生地消亡了,因为其他文明不允许一个消极的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文明竞争的必然。有人会说,南亚一些小国就是佛教占据主流。那其实与我的观点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是小国,所以可以在别人的庇佑下,或因偏远才得以苟且,在印度和古中国这样的大国环境下,是坚决不可能长存于主流的,因为你能忍,别人不能忍,你便只有被消灭,这是自然法则,而人类的悲哀恰恰在于暂时无法摆脱人的自然属性的先天之恶。

所以,人的修行还是积极些的好!所以我比较看轻宗教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因为它只能消极,若能积极,它便造不出神,造不出神,它便不能聚拢举世之愚人,聚拢不到愚人,它们这些消极的人便得不到供养,宗教的上层建筑便没了经济基础的支撑,消极的理念不能让其独活,宗教便不成其为宗教了。

宗教看似消极,但因其不能彻底解决终极问题,所以,迷信的教众最后必然令宗教的某些环节走向极端,无性的戒律式修行便是其一。无性的修行是有违人性的,违背的是人的自然属性,人若都象虔诚的教徒那样进行无性生活,人类岂不要灭绝,神圣的宗教反而最灭绝人性,不是吗?!凡极端的,都是非理性的,凡非理性的,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或者其他手段纠正的,这就是改革,革故以鼎新,除旧以立新。

西方早有宗教改革,修士与修女可以结婚,是人性的回归。日本因政治原因曾强令和尚结婚,今天依然如此,这都说明戒律是可以突破,且不影响人的修行的。

中国的藏传佛教亦不拒绝伴侣的婚配,只是中国的寺庙内的僧侣们似乎真有婚配者寡,想来中国的佛教届定是因虚伪而使自己陷入想为又不敢为的两难境地,想来他们定是压抑的,想来那些不曾体验过性是什么的人,连基本的人伦亲情都享受不到,怎么才能通过不完满的修行而实现大彻大悟呢?即便可以有少部分人一悟成佛,但那与“人人皆可成佛”的追求差得还是很远,那样的修行终究是低效的,所以,中国的佛教也是可以改革的,也是需要改革的。

我看南亚的佛教挺好,小时候就出家,大了就还俗,成家之后,只要完成社会责任,完全可以随时再出家,这样的修行才更具人的善性,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完全人。佛祖本人便是完全人,不然他何以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构得那样宏大?!不然,人人都因生硬的戒律而绝了父母的基因,是何等的灭绝人性啊?!一个人,只有实现了完整的人性,而后再通过悟道修行进入佛的境界,或许才更易修行,才更算得上功德圆满。

儒家先师孔子讲过:“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其中最重要的道理是说,修道最重要的是要先明白人本身。哲学史告诉我们,人类至今仍不能真正了解人本身的全部,人类仍是孜孜以求地走在认识自己的半路之上。佛祖是在充分享受人生的基础上才发现人类的深层次的苦与乐,凭什么让其他信徒不经体验就直接“飞升”?

哲学告诉我们,痛苦于人是消极的必然,幸福于人是非得积极营造才得一二的偶然,人生的真谛就是在痛苦的人生中对意义的找寻。佛学也一样,用修行来消解人生之苦,进而到达极乐世界。所以佛学与哲学一样,都是通过对人本身欲望的认知,以获得更高层次的认识,用全新的价值认知消解人生痛苦。同是修行,为什么佛祖不选择积极的方法,却非要用消极的手段度化众生呢?

佛教的修行手段太过消极,大概有以下原因:一是佛祖考虑到,哲学肯定能救人,终极性的,只是那仍需要无数智者们的不懈努力,在他所处的时代肯定是实现不了了,于是他本着超度一个是一个的心态,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二是佛祖可能考虑到,不是人人都有与他一样的智慧,深奥的哲学逻辑与义理,不是每个人都能领会,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有耐心去做那样的枯燥行为,所以,他设定的戒律只能退而求其次,不求彻底解决问题,只要表面过得去就行,所以他必然是消极的。三是佛祖也是理想主义兼具投机心理的,假设世人皆按他的戒律行事,这天下便得和谐他的理想便得以提前实现。无奈现实是不容假设的,以佛祖的无边智慧,他只能影响一个较大的局部,从来不能让整体世人皆信他,结果反让自己的母国因无度的忍让而灭国。这是理想主义的悲剧。四是佛祖本身也知道其理论的局限性,而非哲学所追求的终极性,他的理论只能向现实妥协,只是一般人的智慧有限,往往陷入其理论的宏大与精深,从而不能发现他是做了这样的妥协的。所以,佛所设立的宗教也一如科学实验一样,其实验得以完成的条件是过于单纯的、超现实的,是纯粹理想化的,所以宗教再精深,当他面对现实时,仍是局限的。五是佛祖属实是最高明的,以至于后世没人超越得了他,自然无法实现对其理论的超越,一个不能获得改革、一成不变的理论当然是僵化的、保守的。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流传和发展《中国哲学史》有关哲学与佛学的合流论(图),这与中国政治历来注重政教分离的政策直接相关,从这个角度,中国人的思想历来是自由的,这或许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持续传承的内因。即便说后来的儒家传统文化禁锢了国人,但至少对其他文化形态是包容的。

后来儒家文化禁锢人,其实是历史的必然,任何统治阶级都要穷尽一切手段服务于本阶级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只有用某种手段约束住被统治阶级,他们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中国的封建统治延续时间长,恰恰说明其制度设计的相对完美。当然,封建伦理道德为之起到很大的基础作用。若不是强大的外来工业文明用坚船利炮敲开我们的国门,说不定我们现在仍是大清帝国的顺民,男人仍顶大辫子,女人仍裹脚…… 现在看,那种社会的伦理是禁锢人,但那时的社会伦理关系至少绝对清晰;虽然存在着压迫与被压迫,但人们都各按天命、各得其乐,仍不免各得其乐,整体社会的表现仍属和谐。不象今天,人们明明已经被解放了,却仍高喊自己有如何如何不自由;明明没有阶级压迫了,却仍苦逼于自己的不平等地位;明明钱包鼓了许多,却总失落于自己相比于首富差太多……一切的一切证明,现代人越来越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这背后的本质是中国社会整体伦理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失序的(虽夸张了些,但这种普遍性却真真是现实且严重的),所以,中国当下属实需要建构全新的系统的伦理道德秩序,实是当务之急。佛家所禁忌的性,也是这种伦理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环。西方人搞过性解放运动,中国人是保守的,这方面的运动一定是搞不成的,因为大家的心理一如庙里的和尚一样,是两难的,是虚伪的,是压抑的。结果一定是这样的,随着人们的经济自由度的提升,人们的性自由无度地泛滥,婚外情高发,未婚性行为混乱就成为困扰国人的现实问题,并终将演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中国人的伦理必须改革、必须重建,性伦理当然是其中之一。主动改革总比被动推动的成本低、代价小。

毕竟佛界智慧是极高明的,毕竟现世之人性欲的规范问题从来都是极重要的伦理问题。性之乱虽不好,但那是人的本能,是人的延续所不可或缺的,无性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灭绝人性,绝不可取。所以,人的性行为才更应该得到积极的管控才好,佛家以消极待之,是过于简单化的办法,自然有畏难逃避的嫌疑,更涉嫌不作为,怀疑其虚伪也就正常了些。

所以,上人所说:“为什么有人骂我、打我、杀我?因为我往昔在愚痴的时候,也骂过人、打过人、杀过人,所以今生遇到这种境界,要把往昔所欠的债务还清了”,就不值得效仿,但个人修行可以这样思想还是很有助益的。

上人又说:“我们学佛法,不要往高深的地方去学。所谓‘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用直心来修行”,这就不好了,因为这涉嫌欺人了,因为佛法若不往高深里学,便不可能深刻领悟“平常心是道”的高明,便不能达到“一悟成佛”之佛家至高境界。上人不将佛法研究得足够深、足够透,他是不能让人信服的,也是不能将无比深奥的佛学理论说得如此浅显易懂的。我又为难上人了,或许是我过于理想化了,忘记刚才批判佛祖的若干局限了,想来上人也一如佛祖一样,面对芸芸众生,定是多有无奈的。

但上人在这章中至少在以下两方面是说了彻彻底底的大实话的,一是“‘我念观世音菩萨,会发财。'这是办不到的。你要是没有贪心,反而会得到,一旦有这个贪心,反而得不到”;二是“‘我没有儿子,要求观音菩萨给我儿子。'有人又要求个女儿。有的男孩子,念观世音菩萨是为求得一个美丽的女孩子。有的女孩子,就要求得个男朋友,这是不可以的。念观世音菩萨,应该把这些肮脏的念头去除,不要有贪嗔痴的心”。只是这时的许多信徒却定是不相信上人的,因为许多世人之所以去庙里求神拜佛,为的就是这些“不良居心”。为此我终于平衡了一把,因为我时常用哲学思想试图给一些人推广正确的义利观,说按我传授的法门才能挣更多的钱,却终没几人信服。可见世人之愚,连上人都救不得,我亦救不得,就可以让我更心安理得了。

(未完待续)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