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学萌芽阶段的发展与理论的统称

:先秦哲学萌芽阶段的发展与理论的统称

先秦哲学是秦王朝统一中国以前时期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

其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哲学萌芽、诸子前哲学 和诸子哲学三个阶段。

:先秦哲学萌芽阶段的发展与理论的统称

在哲学萌芽阶段,哲学与原始宗教相联系,主要 表现为相信灵魂不死和对自然物的崇拜。到了殷周 时期,上帝神权观念流行,统治者自称代表上帝天神 来统治人民。周灭殷后,天命观念占主导地位,但对 天人关系的理解较前有所变化。周朝统治者提出 “天命靡常”和''敬德保民"的思想。认为殷王由于 “不敬厥德,乃早坠天命"(《尚书•康告》)。上天只 授命于有德并能保民的统治者,“皇天无亲,唯德是 辅”(《左传•僖公五年》引《尚书•蔡仲之命》)、"天 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上》引《尚 书•泰誓》)。这一时期以《易经》和《洪范》为代表的 早期阴阳、五行思想,虽未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但 也表现出了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和神话幻想的某 些联系。

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先秦哲学进入了诸子前 哲学阶段。这时,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发生了危机,科 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天命神权观念发生了动摇,在 《诗经》中出现了疑天、责天的思想,并对统治者的暴 政表示不满。一些比较开明的贵族和卜、史一类的 人物,进一步发展了原始的阴阳、五行思想,对自然 界的变化作了某些唯物主义的解释,表现出了无神 论的倾向,同时还提出了较多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伯阳父、史伯、管仲、医和、子产、晏婴、史墨等人是这 一时期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先秦哲学萌芽阶段的发展与理论的统称

春秋末年,奴隶制危机进一步加深,贵族垄断文 化知识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在民间出现,形 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先秦哲学进入诸 子哲学阶段。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他虽然相信天 命,但对鬼神釆取怀疑态度;提出“仁者爱人”;主张 “学"与“思"并重;政治上重德治,轻刑罚;提出恢复 周礼。儒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死后,“儒 分为八”,其中孟轲和荀况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 响。孟轲提出性善论,主张法先王;荀况提出性恶 论,主张法后王。两派有着较明显的分歧和对立。在哲学上,孟轲有较明显的唯心主义,荀况有较明显 的唯物主义。但两派都标榜自己继承了孔子的思 想。到了战国初期,墨翟创立了墨家学派,提出天下 要“兼相爱,交相利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非 命尚力和尊天事鬼的矛盾。墨翟死后先秦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哲学思想,“墨离为三 到战国后期,墨家一派克服了墨子哲学中的宗教迷 信成分,在认识论、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面作 出了较大贡献。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提 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比较系统完整的宇宙观,表述 了正反两方面相互对立和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他通过相对主 义走向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稷下学派提出了“精 气”说,对“道”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后来他们又和 名家、法家的某些思想相结合,发展为黄老之学。战 国初期的李悝,和后来的商鞅、申不害,为法家学派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到了战国末期,韩非集法家思 想的大成,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义,并吸 收老子和荀子哲学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自己 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名辩思想的早期代表人物是 春秋末年的邓析。到了战国时期的惠施和公孙龙, 专门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的同异离合问题,形成了 名家学派。他们对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作了探 讨,对古代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战国 时期的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他把本来具有朴素唯 物主义因素的阴阳五行说加以神秘化,用五行生克 的顺序来说明王朝的更替,提出“五德终始"说,为新 兴政权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除上述学派之外先秦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哲学思想,先 秦诸子之学还有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等。兵家 学派在论证战争的攻守胜败中,推动了古代朴素辩 证法的发展。其他各家也都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占 有一定的地位。

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发端,并形成了中国哲 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时的哲学家们广泛探讨了 有关宇宙、人生、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问题先秦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哲学思想:先秦哲学萌芽阶段的发展与理论的统称:先秦哲学萌芽阶段的发展与理论的统称,孕育了 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学派哲学观点的萌芽和基 础,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哲 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选自张岱年主编的《中国哲学大辞典》

四库经典语音链接: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