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深度好文)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深度好文)

人如何面对、看待以至于对待世间的各种事物?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个人与类群体的关系?人如何面对自己以及应对自己内心的各种欲望?这些问题,大体是哲学所要应对的根本问题。道家哲学的思想特点、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说明。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西方,存在一种相当流行的理论,即“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才是价值的原点,人类的利益是道德评价的原始依据。而在道家看来,世界起源于道,道是先于天地而有的存在,世间的一切都是由道演化而来的,是共生共在、天然平等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和睦、和谐的关系。

道家认为,不自私其生,是天地之大道。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庄子说:“无以人灭天。”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明显背离了这一大道。人类的生存,越来越对其他生物的存在构成威胁与损害。现代生态文明要求人类树立自觉而明确的意识:人作为天地间普通的一物,可以利用天下之物,但人不可以任意残害、破坏天下之物,人不能认为万物为人所用为理所当然,更不可认为天下之物原本就是供人使用的。人对待他物(包括资源和环境),应当心存敬畏,应当心存忌惮。这是从传统道家学说中开发出来的思想意识,也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与关键。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强调人做该做的,人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道家提倡“无为”。“无为”不是消极意义上的不做事,而是积极意义上的不做事道家的基本思想及道家智慧的现代价值,而是不做不该做的事。严格意义上讲,“无为”不是两个字,而是三个字,是“为无为”。第一个“为”是动词,是做,是做了一个“无为”。无为也是一种“为”。“为无为”,不是没有作为,也不是没有做事,而是做了一个“无为”。不做不该做的事,甚至比做该做的事,更为费力、更为艰难。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深度好文)

道家提倡“为而不争”,反对“争”。有人说,道家反对争,不利于社会发展。但道家反对的是“争”,不是“競”。“競”是齐头并进,是你好,我也希望通过努力像你一样好,所以,“競”也是“为”;而“争”则是争抢、争夺,是通过强力将别人的据为己有,是通过损害他人、打击他人,而谋求自己的私利,是把他人当成自己的障碍、当成自己的对手,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现代人可以从道家哲学获得丰富的思想智慧。

人类为何不能以“利而不害”的态度对待自然界?人们为何不能以“为而不争”的态度对待他人?老子认为,因为人对于物质利益有过度的追求。由此,老子提出“知常”“知止”“知足”。守护住自身性命的本真(亦即静),是谓“知常”。在道家看来,人的心性本来是虚静恬淡的。外在事物引发了人的欲望,使人产生过分的追求,从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人类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应当有一个限度,应当适可而止。

如何才能保持心理的平和、中和与适度?道家的基本态度是“知止”“知足”。“知止”,即知晓人的认识、人的能力、人的行为的限度。老子说“知止不殆”,人要不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就要知晓行为的限度,就要为自己的行为划定一个限度。“知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深度好文),即懂得满足。“知足”的反面就是贪,是永不满足的贪得无厌。人能“知常”“知止”“知足”,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能保守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道家关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理论,极具理论高度,并且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理论系统。从道家哲学寻求解决现代社会相关问题的途径,是一个好的思路,而这正是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

(摘编自罗安宪《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

1. 下列选项不符合道家观点的一项是( )

A. 天下一切事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来,共生共在,没有贵贱区分。

B. 人类作为天地间存在的生物,不应自私其生,而应“利而不害”。

C.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价值的原点,人可以占有和利用天下之物。

D. 人对物质利益追求应适可而止,“知常”守静,“知足”常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从三个维度展开,阐述道家哲学的主要思想。

B. 为了更好地论述道家思想特点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深度好文),作者引用了其他流派的观点进行类比论证。

C. 文章有针对性地谈及了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意在突出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

D. 作者用概念辨析的方法,有力地澄清了人们对于道家的“无为”思想的误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家所倡导的“道统万物”的平等观对国与国之间建立平等相待、“友善睦邻”的政治交往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B.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道家不以人类为中心,其“尊生齐物”“利而不害”等思想构建了现代生态文明观的完整内涵。

C. 道家“为而不争”的思想对摒弃“零和博弈”与“冷战思维”、打造“并存共生”“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有着积极意义。

D. 人一旦不能守住虚静本真,突破了行为限度,贪得无厌,就很难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要“知常”“知止”“知足”。

1. C C.根据“在西方,存在一种相当流行的理论,即‘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才是价值的原点,人类的利益是道德评价的原始依据”可知,“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价值的原点,人可以占有和利用天下之物”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不是道家的观点。

故选C。

2. B B.“类比论证”错道家的基本思想及道家智慧的现代价值,应为对比论证。对比论证主要是重在对事物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方面的揭示,而类比论证则是重在对事物相互之间的“共性”的一个展现,文中举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儒家的“有为”思想,意图突出差异性。

3. B B.“完整内涵”有误道家的基本思想及道家智慧的现代价值,根据“人对待他物(包括资源和环境),应当心存敬畏,应当心存忌惮。这是从传统道家学说中开发出来的思想意识,也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与关键”可知,文中是“基础与关键”。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